[发明专利]触控面板、电子装置及其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7417.6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7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电子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电子装置及其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减少边框范围的触控面板、电子装置及其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触控面板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式的电子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或是智能型手机。用户可以直接对电子装置显示出的影像进行控制,以提供使用者更直觉化的操控方式。
在此请先参考图1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的架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90可包括盖板91及导电层92。导电层92可利用蚀刻或是贴付方式以设置于盖板91上。导电层92是通过多个导电线921以电性连接到其他的控制模块(图未示),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接触导电层92来进行触控。因此由图1可知,盖板91上必定会有至少一个布线区域911,用来设置多个导电线921。如此一来,盖板91就必须预留布线区域911。但是当导电层92的面积越大时,导电线921的数量也会越多,布线区域911的所需面积也会随的增加。当要设计双屏幕的电子装置时,两个屏幕之间必定会具有很大的间隔,而使得画面无法连续,会影响到画面浏览的完整性。
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新的触控面板、具有其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及其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具有可减少边框范围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包括导电层以及盖板。导电层连接多个导电线。盖板包括接触面以及布线面。接触面用以贴合导电层。布线面通过弯折处以连接于接触面,其中布线面用以贴合导电层的多个导线。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触控面板包括导电层以及盖板。导电层连接多个导电线。盖板包括接触面以及布线面。接触面用以贴合导电层。布线面通过弯折处以连接于接触面,其中布线面用以贴合导电层的多个导线。显示面板贴合于触控面板并显示影像,其中显示面板的面积大小配合接触面的面积大小
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制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盖板,其中盖板包括接触面及布线面,布线面与接触面之间具有弯折处;提供导电层,其中导电层连接多个导电线;贴合导电层于接触面;以及贴合多个导电线于布线面。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特征,使得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性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设计,触控面板可以通过布线面的弯折构造,以大幅缩小其边框的面积。当要设计双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时,两个显示面板之间的间隔可缩小,使得影像画面可以连续显示。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的架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触控面板贴合显示面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制造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5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出较佳实施例说明如下。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先参考图2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a是以电容式触摸板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触控面板10a包括导电层11与盖板12。导电层11可具有第一电极层11a与第二电极层11b,第一电极层11a与第二电极层11b均具有多个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且彼此之间交互垂直堆栈,以成为行列交错的感应矩阵。因此导电层11可供使用者触控,并将感应到的触控信号经由多个导电线111传输至其他的控制单元(图未示)。导电层11也可仅具有单一的电极层,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由于电容式触摸板的控制方式已经被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者所广泛应用,故在此不再赘述其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74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捷式热流道气缸镶嵌机构
- 下一篇:聚氨酯发泡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