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藜芦醇的生物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6763.2 | 申请日: | 201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5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广荣;王长松;姚元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22 | 分类号: | C12P7/22;C12N15/53;C12N15/55;C12N15/52;C12N15/63;C12N1/21;C12R1/19;C12R1/1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藜芦 生物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属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说,特别涉及一种白藜芦醇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其化学名为3,4’,5-三羟基-反式-二苯乙烯,也称芪三酚,分子式为C14H12O3,分子量为228.2。纯品为无色针状晶体,难溶于水(25℃时为0.03g/L),易溶于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随着对白藜芦醇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白藜芦醇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活性,包括抗癌活性、抗氧化作用、保护心血管作用、清除自由基、抗炎作用、抗菌作用、免疫调节作用、雌激素样活性等。因此,白藜芦醇在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白黎芦醇属于非黄酮类的多酚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目前至少在21个科,31个属的72种植物中发现。到目前为止,从植物中提取仍是生产白藜芦醇的最主要的方法。国外主要从葡萄皮和葡萄籽中提取,国内则从中药虎杖等中提取。我国目前是白藜芦醇植物提取物的主要生产国家。提取方法为先用溶剂渗滤提取或加热回流提取,再对提取物进行萃取分离。提取溶剂多用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此法存在周期长、有效成分损失大、提取率低等缺点。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提取技术,如酶提法、CO2超临界萃取法、微波萃取法、超声萃取法等等。但仍然不能解决植物提取法面临的根本问题,如植物原料受限和质量不稳定、生产能力低、种植受到季节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等等。虽然已有化学全合成白藜芦醇的报道,但步骤复杂,产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用重组微生物生产白藜芦醇成为备受关注的方法。白黎芦醇的生物合成途径属于苯丙氨酸-丙二酸途径。白藜芦醇的从头生物合成途径为:以L-苯丙氨酸为底物,经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lyase PAL)、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ate-4-hydroxylase C4H)催化,或以L-酪氨酸为底物,酪氨酸解氨酶(tyrosine ammonia lyase TAL)催化生成对香豆酸;再经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coumaroyl-CoA4CL)、白藜芦醇合酶(resveratrol synthase RS),最终生成白藜芦醇。Watts等将拟南芥的4CL基因和花生的RS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中,在培养基中加入对香豆酸为底物,合成了白藜芦醇。Katsuyama等将深红酵母的PAL、紫草的4CL和花生的RS基因同时转入大肠杆菌中,以酪氨酸为底物,合成了白藜芦醇。专利CN101160393使用L-苯丙氨酸或者L-酪氨酸为底物,使用PAL、C4H、4CL、RS或者TAL、4CL、RS在酵母中合成了白藜芦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白藜芦醇的生物生产方法,通过构建重组工程菌株,在不添加底物的情况下实现白藜芦醇的从头合成,使生产成本最低化。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白藜芦醇的生物生产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首先(即步骤1)设计并优化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PAH)、酪氨酸氨解酶基因(TAL)、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基因(4CL)和白藜芦醇合酶(RS)的基因序列,并全合成这些目标基因;
其次(即步骤2)使用酶切连接的方法将获得的目标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上;
然后(即步骤3)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转化到菌株中,得到重组工程菌株;
最后(即步骤4)对重组菌株进行发酵,并从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白藜芦醇。
上述步骤1中设计并优化后获得的基因序列如序列表所示。
其中所述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PAH)优选斯氏假单胞杆菌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序列,使用jcat(http://www.jcat.de)对其进行密码子优化,用于在大肠杆菌BW25113和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21673的表达,优化后的基因长度为786bp,序列如序列表SEQID NO.1所述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片段全合成。
所述酪氨酸氨解酶基因(TAL)优选黄孢原毛平革菌的酪氨酸氨解酶基因序列,使用jcat对其进行密码子优化,用于在大肠杆菌BW25113和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21673的表达,优化后的基因长度为2214bp,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4所述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片段全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67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