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晶体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6073.7 | 申请日: | 201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8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吴铁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龙哺;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体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晶体管结构,特别关于一种嵌置通道式(buried channel transistor)晶体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元件尺寸不断缩小,传统平面通道式晶体管的尺寸及载子通道长度亦相对地缩小。传统平面通道式晶体管虽被广泛地利用在积体电路设计中,但是日渐缩小的通道长度却使得在栅极下方的通道与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之间的相互影响日渐增加,因此,平面通道式晶体管在开关的控制方面受到如短通道效应(short channel effect)等现象的挑战。
为了解决此一问题,研究人员发展出一种称为嵌置通道式的晶体管结构,这种嵌置通道式的晶体管结构具有一嵌置栅极介于两个掺杂区之间,进而增加了通道的长度。然而,虽然嵌置通道式的晶体管解决了短通道效应的问题,但是在源极/漏极和嵌置的栅极的介面间产生的高电场却成了GIDL(Gate Induced Drain Leakage)失效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嵌置通道式晶体管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嵌置式栅极的晶体管结构,包含一半导体基板、一沟槽以及一掺杂区。该半导体基板包含一第一表面与一井区,其中该井区位于该第一表面下,且该沟槽设置于该半导体基板内,该沟槽自该第一表面延伸至该井区中。该沟槽包含一第一功函数层以及一第二功函数层,其与该第一功函数层相邻且具有相反掺质型态。该晶体管结构又包含一介电层,其与该沟槽的内壁相邻并将各功函数层与该半导体基板分离。该掺杂区置于该该半导体基板中以及位于该井区之上,其中该掺杂区的掺质型态与该第一功函数层相反。
根据上述构思,该介电层将该掺杂区与各功函数层分离。
根据上述构思,该嵌置式栅极晶体管结构的第二功函数层在该第一功函数层上,且该第二功函数层将该第一功函数层与该掺杂区分离。
根据上述构思,该第二功函数层在该第一功函数层上,且该第二功函数层与该第一功函数层的掺质浓度为一梯度分布。
根据上述构思,该第二功函数层成长于该沟槽的内壁,且该第一功函数层被该第二功函数层夹在中间。
根据上述构思,该第一功函数层成长于该沟槽的底部和内壁的部分区域。
为便于更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优点,各较佳的实施例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与所附图中将作进一步揭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公开一嵌置式栅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晶体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嵌置式栅极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另一嵌置式栅极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的上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嵌置式栅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嵌置式栅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半导体基板 102第一表面
104井区 106掺杂区
200沟槽 202介电层
204嵌置式栅极结构 210第一功函数层
212第二功函数层 220填充介电层
2104侧壁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请参考本发明说明书中详述的各实施例以及所附的图示。
在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各较佳实施例中所用的″半导体基板″一词可代表p型或n型半导体材料的晶片基板,此晶片包含但不限定于是由长晶后切割而成或是透过外延成长。″n型掺杂″在此是指在材料本体中加入可增加电子载体的掺杂或不纯物,其包含但不限于周期表中第五或第六族的元素。同样的,″p型掺杂″在此是指在材料本体中加入可增加空穴载体的掺杂或不纯物,其包含但不限于第二或第三族的元素。
图1-7说明下文关于嵌置通道式晶体管的详细说明、示意结构与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60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表直尺
- 下一篇:用于异质结构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屏蔽罩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