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外壳表面植结构的制作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4772.8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2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祚晖;刘明强;欧正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00 | 分类号: | B23K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外壳 表面 结构 制作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作装置及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外壳表面植结构的制作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因为铝合金应用在产品的外壳上非常有优势,特别是阳极处理后,手感细腻,耐磨,抗腐蚀;因此,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大量应用在3C电子产品上。
然而,目前在铝合金外壳上需要制作铆钉等结构的时候,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厚的铝合金板,再用CNC制程铣出产品的曲面和结构,因制程需要应用大量的CNC机器,同时铝合金板上铣出来余废料有时候甚至高达80%,因此制造成本昂贵,也不符合节能环保。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铝合金外壳表面植结构的制作装置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外壳表面植结构的制作装置及其方法,以达到无需使用大量CNC机器,节省废料以及节能环保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铝合金外壳表面植结构的制作装置,用于铝合金外壳和待植结构的结合,包括:
第一焊接电极,其上设有贯穿的通孔;
绝缘套,设于所述第一焊接电极的通孔中;
第二焊接电极,与所述第一焊接电极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焊接电极的端部设于所述绝缘套中,所述端部设有容置所述待植结构的容置孔;
电容,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焊接电极及所述第二焊接电极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待植结构为铝铆钉或铝卡勾。
可选的,所述第一焊接电极及所述第二焊接电极的材质为铜。
可选的,所述通孔为圆孔,所述绝缘套对应为环状。
可选的,所述绝缘套紧密套设于所述通孔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铝合金外壳表面植结构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待植结构放入所述容置孔并部分外露;
(2)将放置有所述待植结构的所述第二焊接电极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一焊接电极的通孔中;
(3)将所述铝合金外壳置于所述第一焊接电极的远离所述第二焊接电极的一侧,所述铝合金外壳表面与所述待植结构未接触;
(4)所述第一焊接电极与所述第二焊接电极做相向运动,所述铝合金外壳表面与所述待植结构接触并压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铝合金外壳表面植结构的制作装置及其方法,在使用时,由于所述第一焊接电极与所述第二焊接电极做相向运动,从而所述电容与所述第一焊接电接、第二焊接电极、所述铝合金外壳及所述待植结构形成回路,进而所述电容放电,使得所述铝合金外壳及所述待植结构上产生电阻热,而达到将所述待植结构融合而植入所述铝合金外壳表面。可见,无需使用大量CNC机器,节省废料以及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发明的铝合金外壳表面植结构的制作装置植入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绘示本发明的铝合金外壳表面植结构的制作装置植入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绘示本发明的铝合金外壳表面植结构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发明的目的、方法步骤及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现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共同参阅图1、图2,图1绘示本发明的铝合金外壳表面植结构的制作装置植入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本发明的铝合金外壳表面植结构的制作装置植入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铝合金外壳表面植结构的制作装置,用于铝合金外壳10和待植结构20的结合,包括:
第一焊接电极30,其上设有贯穿的通孔31,此处所述第一焊接电极30为负极;
绝缘套40,设于所述第一焊接电极30的通孔31中;
第二焊接电极50,与所述第一焊接电极30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焊接电极50的端部51设于所述绝缘套40中,所述端部51设有容置所述待植结构20的容置孔52;
电容60,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焊接电极30及所述第二焊接电极50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待植结构20可以为铝铆钉或铝卡勾,此处例如为铝铆钉。
其中,所述第一焊接电极30及所述第二焊接电极50的材质可以为铜。
其中,所述通孔31可以为圆孔,所述绝缘套40对应为环状。
其中,所述绝缘套40可以为紧密套设于所述通孔31中,从而防止二者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47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