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误踩误加速的汽车前推式加速器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2803.6 | 申请日: | 2012-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7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致华 |
主分类号: | B60K26/02 | 分类号: | B60K2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误 加速 汽车 前推式 加速器 及其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推式加速器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行汽车的制动和加速两种态势是由相邻并排的制动(刹车)踏板和加速(油门)踏板控制的,由于这两个踏板都用一只脚一个相同的动作(往下踩)操作,且不能低头去看,稍有不慎,便可能踩错踏板,最可怕的是在踩制动踏板时误踩到加速踏板而造成汽车突然加速即误加速所产生的危险——本想停车,按踩刹车的动作踩下去,车却突然冲了出去…这种违背驾驶人意愿的现象在行车中绝不允许发生哪怕是万中之一的,遗憾的是现行汽车这两踏板的设计缺陷无法保证其不出万一!2011年7月18日下午,重庆沙坪坝三峡广场发生一起“误踩”悲剧,一驾龄16年的女驾驶人驾奥迪Q5冲上人行道,撞停在一商场门口的立柱上,致车严重受损,致人一死两伤,此前此后各种媒体都有许多因误踩加速踏板酿成大祸的报道。“误踩”危害如此之大,却为社会熟视无睹?一般看法是需要操作的方便性,但却硬顶着可能踩错踏板的危险性!勿容置疑,相邻并排的制动和加速踏板用一只脚一个相同的踩踏动作操作,是提供着使驾驶人踩错踏板的机会,是不符合产品安全设计原则的,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现状绝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
发明内容
为了消除现行汽车在踩制动踏板时可能踩到加速踏板而导致的误加速的危险,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误踩误加速的汽车前推式加速器及其操作方法替代现行汽车加速踏板,本加速器可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且不损害操作的方便性,尤其是能从根本上消除汽车因“误踩”所导致的危险,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前推式加速器主要由支架、转轮、复位扭簧、圆弧形推板以及油门拉线机构构成;支架底板上的两立板左右(指本加速器置于汽车驾驶位驾驶人脚前体现的方位,本申请所涉方位皆为此)相对竖立,其上端为半圆形同轴轴槽和轴盖板,以轴槽为界,其前面部分较长以作圆弧形推板的前止点;两立板上还有卡复位扭簧的卡眼;支架底板前端有定位油门拉线的卡座;转轮两侧面带同圆心的轴,还有卡复位扭簧的卡眼,其前半圆上部至下部至后半圆下部的轮面上有一条容纳拉线钢索的凹槽并有卡钢索头的卡眼,其后半圆上部有用于固定推板的螺丝孔;将两扭簧套在转轮两侧轴上,将转轮放在支架两立板之间并使轴落在轴槽内,盖上轴盖板用螺丝固定,使转轮和支架为转动配合;将两扭簧的下端分别卡入两立板上的卡眼里,上端分别卡入转轮两侧面的卡眼里;将拉线卡入拉线卡座,将拉线钢索从转轮下穿过使钢索贴入钢索凹槽内并将钢索头卡在卡钢索头的卡眼里;圆弧形推板宽于支架左右两立板间的距离,长为转轮半个圆轮面的大部,板面有横齿条还有对应于转轮轮面上的螺丝孔的穿孔;用螺丝将推板固定在转轮大半个后半圆轮面上,使推板的下端靠住支架两立板的后立边即后止点定位,此位置即是推板和转轮或者说本加速器的常稳态位置,对应为汽车的低速(怠速)态势;在此位置,推板上端距支架两立板的前面较长部分的上边即前止点有一段空位,此空位即为推板和转轮可向前面方向转动的行程;在此行程中,推板带动转轮及转轮上的拉线钢索拉动节气门操控汽车的加速态势。
上述前推式加速器亦叫前推式拉线加速器,以“电子油门踏板角度位移传感器”替代拉线机构即为前推式电子加速器;具体方法是加速器无拉线机构,加长转轮右轴,伸到右立板外,将“电子油门踏板角度位移传感器”的“转子”紧套在伸到右立板外的轴上(‘传感器’转子的工作转角需与加速器推板的可转动角度相同),将载有电路板的“传感器”壳体固定在支架或底板上;本加速器在常稳态位置及向前面方向转动的行程中,“传感器”经电缆输出所设电压信号由电控机构操控汽车的低速(怠速)态势及加速态势。
前述前推式拉线加速器也可在保留现行汽车加速踏板的前提下作成前推式推压加速器;具体方法是加速器无拉线机构及支架两立板前面较长部分,使转轮空心,转轮与推板宜焊接固定;空心转轮前轮面上端为一段缺口,缺口上端两内侧面上固定一根套有滚套的横轴棍,使踏板伸入缺口,使滚套搭在踏板面上;此位置是踏板及推板的共常稳态位置,对应为汽车的低速(怠速)态势,向前推动推板,转轮前转,滚套压下踏板,踏板的下移即为本加速器操控的汽车加速态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致华,未经李致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28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