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032068.9 | 申请日: | 2012-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5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邵嘎;王宏;孙飞;贾莲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游道明光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5/128 | 分类号: | G02B5/128;B05D1/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张费微 |
| 地址: | 324400 浙江省衢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反光 材料 玻璃 方法 | ||
1.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玻璃微珠(8)放置于料槽(6)中,将加热辊(3)升温至50℃-180℃;
b.PET复合膜(7)经加热辊(3)加热;
c.料槽(6)中的玻璃微珠(8)通过下料辊(5)均匀地撒布到经加热的PET复合膜(7)带粘性的薄膜层表面,即得均匀分布玻璃微珠的PET复合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d,在经过步骤c将料槽(6)中的玻璃微珠(8)通过下料辊(5)均匀地撒布到经加热的PET复合膜(7)带粘性的薄膜层表面后;进入步骤d.用真空吸附器(10)吸附PET复合膜(7)PET层表面的玻璃微珠(8),即得均匀分布玻璃微珠的PET复合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e,在经过步骤d用真空吸附器(10)吸附PET复合膜(7)PET层表面的玻璃微珠(8)后;进入步骤e.将经步骤d处理好的PET复合膜(7)经由烘箱(11)烘烤,即得均匀分布玻璃微珠的PET复合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辊(3)升温至80℃-1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玻璃微珠(8)通过下料辊(5)均匀地撒布到经加热的PET复合膜(7)带粘性的薄膜层表面后,再经过振动棒(9)抖落PET复合膜(7)上多余玻璃微珠(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振动棒(9)抖落PET复合膜(7)上多余玻璃微珠(8)后的PET复合膜(7)再经由烘箱(11)烘烤。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使玻璃微珠(8)通过振动筛(4)再均匀撒布到PET复合膜(7)带粘性的薄膜层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筛(4)可通过的颗粒度为30微米—20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振动棒(9)抖落PET复合膜(7)上多余玻璃微珠(8)后,再经过真空吸附器(10)吸附PET复合膜(7)上多余玻璃微珠(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真空吸附器(10)吸附PET复合膜(7)上多余玻璃微珠(8)后的PET复合膜(7)再经由烘箱(11)烘烤。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使玻璃微珠(8)通过振动筛(4)再均匀撒布到PET复合膜(7)带粘性的薄膜层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筛(4)可通过的颗粒度为30微米—200微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ET复合膜(7)带粘性的薄膜层为热熔型或热塑型树脂薄膜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使玻璃微珠(8)通过振动筛(4)再均匀撒布到PET复合膜(7)带粘性的薄膜层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筛(4)可通过的颗粒度为30微米—200微米。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9 所述的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辊(3)下方设置有收集槽(2),收集槽(2)中的玻璃微珠(8)通过粉体输送泵(1)进入料槽(6)。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反光材料玻璃微珠的植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槽(6)内设置有真空漏斗(12),玻璃微珠(8)经真空漏斗(12)再通过下料辊(5)均匀地撒布到经加热的PET复合膜(7)带粘性的薄膜层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游道明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游道明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206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互动产品用户生成内容拦截系统及其拦截方法
- 下一篇:双工位回转支承试验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