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挖钻机及其桅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0675.1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陶明超;陈曦;王燕;张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南车时代机车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5/00 | 分类号: | E21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范志平;王学强 |
地址: | 10224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机 及其 桅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旋挖钻机的桅杆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桅杆装置的旋挖钻机。
背景技术
旋挖钻机是一种建筑基础工程中成孔作业的施工机械。旋挖钻机主要适用于砂土、粘性土、粉质土等土层施工,在灌注桩、连续墙、基础加固等多种地基基础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旋挖钻机施工时需要转场运输,而在转场和运输时,需要对钻机进行拆装运输。其中桅杆部分要进行折叠。旋挖钻机的桅杆装置包括吊锚架、上桅杆、中桅杆、卷扬机架和下桅杆五大部件,在转场运输中,需要对吊锚架和上桅杆进行折叠,以降低旋挖钻机的整机高度和长度,达到运输要求。
现有技术中吊锚架的折叠通常有两种方式。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吊锚架折叠前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吊锚架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在旋挖钻机中,吊锚架101通过销轴102和销轴105与上桅杆103连接,吊锚架101上设置有尼龙板106,上桅杆103上设置有支座组件104。
在旋挖钻机转场时,先将销轴102拆下,利用钢丝绳人工拉动吊锚架101,使得吊锚架101绕销轴105转动,当吊锚架101上的尼龙板106与上桅杆103上的支座组件104相抵配合时,停止转动,然后装入吊锚架托运联接杆107,重新插入销轴102,即完成吊锚架101的折叠工作。
请参考图3,图3为现有技术中上桅杆折叠结构示意图。
上桅杆103通过销轴108和销轴110与中桅杆111连接;上桅杆103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座109,中桅杆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座112,连接座109和连接座112设置在同一侧。
在旋挖钻机转场时,先将销轴108拆下,利用钢丝绳人工拉动上桅杆103,使上桅杆103绕销轴110转动,当上桅杆103转过180°时,上桅杆103上的连接座109和中桅杆111上的连接座112重合,插入连接销113,即完成上桅杆103的折叠工作。
由上可知,目前在旋挖钻机转场时,吊锚架和上桅杆的折叠是通过拆卸销轴,利用钢丝绳人工拉动吊锚架和上桅杆的转动来实现旋挖钻机桅杆装置的折叠,由于销轴拆卸时既费时又费力,且经常拆卸销轴使销轴的磨损加剧,加大了零部件损坏的可能性;同时由于需要人工操作,存在很大的不安全因素,不仅转场效率低,人工成本也高,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因此,在旋挖钻机转场运输时,如何使桅杆装置的吊锚架和上桅杆方便折叠,既安全又省时省力,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转场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桅杆装置,用于旋挖钻机,该桅杆装置的吊锚架和上桅杆折叠方便,不仅安全而且省时省力,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转场效率。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桅杆装置的旋挖钻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桅杆装置,用于旋挖钻机,包括吊锚架、与所述吊锚架连接的上桅杆以及与所述上桅杆连接的中桅杆,还包括吊锚架自动折叠机构和上桅杆自动折叠机构;
所述吊锚架自动折叠机构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吊锚架和所述上桅杆之间的第一折叠油缸;
所述上桅杆自动折叠机构进一步包括连杆、角杆和连接于所述中桅杆的第二折叠油缸;所述角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折叠油缸铰接,所述角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桅杆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桅杆铰接。
优选地,所述折叠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分别通过平衡阀与系统压力油路和回油油路连通。
优选地,所述平衡阀与系统压力油路和回油油路之间设置有控制所述折叠油缸伸出或者收回的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叠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吊锚架铰接,所述第一折叠油缸的缸体与所述上桅杆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折叠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角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折叠油缸的缸体与所述中桅杆铰接。
优选地,所述吊锚架的大滑轮支撑板后部和所述上桅杆的后墙板上分别设置限位板,当所述吊锚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限位板相抵配合。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为尼龙板。
一种旋挖钻机,包括上车和设置于上车上的桅杆装置,所述桅杆装置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桅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南车时代机车车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南车时代机车车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06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