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晶体生长时利用多层套筒形成的温度梯度控制结构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8171.6 | 申请日: | 201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3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朝轩;王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金诺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11/00 | 分类号: | C30B11/00;C30B2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9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体生长 利用 多层 套筒 形成 温度梯度 控制 结构 方法 | ||
1.一种晶体生长时利用多层套筒形成的温度梯度控制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炉室(2)、发热体(5)、多层套筒、坩埚(7)和冷却介质降温机构,在炉室(2)内设有坩埚(7),坩埚(7)的下部处于多层套筒内,所述多层套筒下端处于炉室底板或底部保温层(16)上;或多层套筒下端处于支撑环上,所述支撑环处于炉室底板或底部保温层(16)上,在多层套筒外部设有发热体(5);冷却介质降温机构设置在所述多层套筒内的下部;由冷却介质降温机构获取坩埚(7)底部低温区,所述低温区形成坩埚(7)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底的温度梯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生长时利用多层套筒形成的温度梯度控制结构,其特征是:在发热体(5)的外部炉室(2)内设有保温罩(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生长时利用多层套筒形成的温度梯度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冷却介质降温机构包括下轴(12)、多层套筒,所述下轴(12)内接通循环的冷却介质,多层套筒内所述下轴(12)中的冷却介质形成坩埚(7)的温度梯度控制,所述坩埚(7)的下部与下轴(12)的上端连接或间隔设置,下轴(12)的下部穿过炉室底板或底部保温层(16)后连通冷却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晶体生长时利用多层套筒形成的温度梯度控制结构,其特征是:多层套筒包括外筒(9)和内筒(10),内筒(10)的底部向内设有收口,支撑环A(19)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内筒(10)底部的收口和炉室底板或底部保温层(16)的上部面,在内筒(10)底部的向内收口上部面上设有中空结构的支架(18),坩埚(7)下部坩埚底部凸出(21)设置在支架(18)上端的孔内,其中坩埚底部凸出(21)裸露在支架(18)的中空结构内,在支架(18)上设有多个贯通内筒(10)内和支架(18)中空结构内的冷气孔(17),下轴(12)的上端与坩埚底部凸出(21)间隔设置,所述下轴(12)与内筒(10)的向内收口口部留有间距,形成下轴(12)的可上下伸缩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晶体生长时利用多层套筒形成的温度梯度控制结构,其特征是:外筒(9)的下端处于炉室底板或底部保温层(16)的上部面;或在外筒(9)的下端设有底部向内设有收口,支撑环B(20)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外筒(9)底部的收口和炉室底板或底部保温层(16)的上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晶体生长时利用多层套筒形成的温度梯度控制结构,套筒内筒(10)上部设有向上延伸部分,套筒内筒(10)的向上延伸部分内侧面包裹所述坩埚(7)的外部上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晶体生长时利用多层套筒形成的温度梯度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轴(12)内的上部至下端为空心结构,在空心结构的下轴(12)内设有管路(13),所述管路(13)的内部为冷却介质通路,冷却介质顺着管路(13)内上流后沿着管路(13)与下轴(12)的空心结构之间回流,形成坩埚(7)的底部降温结构;或所述管路(13)与下轴(12)的空心结构之间的外部为冷却介质通路,冷却介质顺着管路(13)外与下轴(12)内的空心结构之间间隙上流后沿着管路(13)内回流,形成坩埚的底部降温另一替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体生长时利用多层套筒形成的温度梯度控制结构,其特征是:在坩埚(7)与下轴(12)的连接处外缘面上设有坩埚固定套(11),由坩埚固定套(11)形成坩埚(7)的防侧歪结构;或下轴(12)的上端设置对应坩埚底部凸出(21)的凹陷,由凹陷形成坩埚(7)的防侧歪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晶体生长时利用多层套筒形成的温度梯度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多层套筒包括内筒(10)和外筒(9),在内筒(10)的底部设有穿孔(22),内筒(10)的中部筒底(14)上的穿孔(22)套在下轴(12)上,内筒(10)的上端与坩埚(7)上端口持平;或略低于坩埚(7)的上端口;或略高于坩埚(7)的上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晶体生长时利用多层套筒形成的温度梯度控制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筒(9)上端设有上部收口(27),上部收口(27)包裹在内筒(10)的上端口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金诺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洛阳金诺机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817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