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控转向试验用台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26937.7 | 申请日: | 201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9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6 | 分类号: | G01M17/06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试验 台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转向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控转向试验用台架。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转向系统经历了机械式、传统液压助力式、电液助力式以及电动助力式等各个阶段,线控转向则是汽车转向自动控制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在线控转向系统装车之前,其硬件和软件必须在试验台架上进行充分测试,以通过不断的调试改进,才能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可调性。然而,现有试验台架往往结构过于复杂,成本较高,如何开发出一种行之有效而结构简单可靠的线控转向试验用台架,则是现有的汽车转向系统领域尚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线控转向试验用台架,其成本低廉且便于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控转向试验用台架,包括模拟车辆转向时所受的地面侧向阻力的模拟负载,所述试验用台架还包括用于安置转向组件的转向动作输入端以及用于连接转向动作输入端与模拟负载的传动单元,所述模拟负载为两个且同轴分置于传动单元输出端两侧设置,所述试验用台架还包括传感器,传动单元驱动模拟负载产生沿模拟负载传动轴的轴向串动,传感器获取模拟负载处的力和/或位移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采用上述结构以后,上述各部件均集成于一处台架上,各部件间布置紧凑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通过在转向动作输入端输入设定信息后,在模拟负载产生轴向串动动作的同时传感器即适时记录其串动位移以及受力信息,整体动作灵敏可靠,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线控转向试验用台架,包括模拟车辆转向时所受的地面侧向阻力的模拟负载10,所述试验用台架还包括用于安置转向组件20的转向动作输入端以及用于连接转向动作输入端与模拟负载的传动单元30,所述模拟负载10为两个且同轴分置于传动单元30输出端两侧设置,所述试验用台架还包括传感器,传动单元30驱动模拟负载10产生沿模拟负载10传动轴的轴向串动,传感器获取模拟负载10处的力和/或位移信息,如图1-2所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1-2所示,所述模拟负载10及其传动轴间整体构成哑铃式构造,所述传动单元30为减速箱,传动单元30输出轴与模拟负载10传动轴间构成齿轮传动配合且两者轴线垂直设置。在实际使用时,其减速齿轮箱可采用二级传动,由两队齿轮副构成,传动比为1:3,1:4,齿轮箱总传动比1:12,以实现减速增扭的目的;当然,传动单元30输出轴与模拟负载10传动轴间形成的齿轮配合方式为多种,只要能保证传动单元30输出轴的力有效过渡至模拟负载10传动轴上均可,如本发明采用的:所述传动单元30输出轴处同轴设置锥齿轮31,所述模拟负载10传动轴上相应设置有齿条,传动单元30输出轴与模拟负载10传动轴间构成齿轮齿条传动配合等,均可实现其传动目的,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传感器包括拉压力传感器41和位移传感器42,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模拟负载10传动轴上。当转向动作输入端将力由传动单元30输入至模拟负载10处时,模拟负载10的传动轴产生沿其轴向的串动,此时传感器则适时记录下模拟负载10传动轴的串动距离以及拉压力并存储或输出至外部设备处,实现其数据采集功能。
为实现本发明的动作输入目的,所述转向组件20包括方向盘以及设置于方向盘传动轴处的转向电机;同时,如图1-2所示,所述模拟负载10为弹簧负载,以简化本发明结构及降低其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模拟负载10在其受力面设置有用于调整其拉压力大小的调整螺杆11,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节模拟负载10内部弹簧的拉压力数值。
更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试验用台架包括工作台架50,所述模拟负载10、转向动作输入端、传动单元30、传感器均位于工作台架50上;为具体实现模拟负载10传动轴的轴向串动动作,所述试验用台架还包括设置于工作台架50上的用于卡接导向模拟负载10传动轴动作方向的卡扣60,所述卡扣60为两个且分置于传动单元30输出端两侧设置,所述卡扣60与模拟负载10传动轴间构成滑动配合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69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细定时同步估计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用于高速电连接器的压缩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