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罗非鱼下脚料和豆粕混合发酵的饲料蛋白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4181.2 | 申请日: | 2012-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0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洪鹏志;杨萍;周春霞;刘唤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1/10 | 分类号: | A23K1/10;A23K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广生 |
地址: | 524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罗非鱼 下脚料 豆粕 混合 发酵 饲料 蛋白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饲料蛋白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罗非鱼下脚料和豆粕混合发酵的饲料蛋白的制备方法,属于饲料添加剂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罗非鱼生产地,罗非鱼的加工以初加工冷冻鱼片为主,这一加工方式所占的比例达80%以上。在罗非鱼片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罗非鱼下脚料,其主要包括碎鱼肉、鱼皮、鱼鳞、鱼骨、内脏和鱼头等,约占原料鱼的65%。目前全国有一百多家罗非鱼加工企业,每年产生一百多万吨罗非鱼下脚料,这些罗非鱼下脚料主要用于饲料蛋白的加工。
目前对罗非鱼下脚料用作饲料蛋白大多数限于简单的处理加工制成鱼粉,即将罗非鱼下脚料原料直接干燥、粉碎后制得。采用这种简单处理加工方法获得的鱼粉含粗蛋白45%~55%不等,油脂含量高,且这种鱼粉贮藏时容易发生酸败,出现异味,并影响其他物质的消化和利用。专利“CN101129160A”公开了一种利用罗非鱼下脚料制备鱼粉和鱼油的方法,以罗非鱼下脚料为原料,通过蒸煮、压榨、干燥、粉碎等步骤得到鱼粉。该方法通过蒸煮压榨使得罗非鱼下脚料中的脂肪分离出去,减少了鱼粉中脂肪含量,提高了蛋白质含量,从而提高了所制的鱼粉的质量。但以上将罗非鱼下脚料加工成鱼粉的技术中,存在着以下不足:(1)加热时间长,蒸汽用量大,烘干成本高,且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使得营养物质遭到破坏。(2)去除脂肪过程中,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也随之流失。(3)在生产的鱼粉过程中,会产生难以处理的废水,很多厂家都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沿海滩涂和近海海域。虽有部分厂家采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对废水中的蛋白质进行回收,但由于蒸发水量大、能耗高、成本高,这是多数鱼粉加工企业不愿投资进行废水处理的主要原因。(4)将罗非鱼下脚料加工成鱼粉,就技术层面而言,只是一种简单的粗加工,仅仅是把原料中水分和脂肪去除,蛋白质保留下来。而原料中蛋白质是可在内源酶或外源酶的作用下,可进一步深加工成肽的,从而提高其营养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罗非鱼下脚料和豆粕混合发酵的饲料蛋白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罗非鱼下脚料和豆粕混合发酵的饲料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新鲜的罗非鱼下脚料绞碎备用,将豆粕粉碎后过60目筛备用;
(2)将步骤(1)制得绞碎后的罗非鱼下脚料和粉碎后过60目筛的豆粕按质量比为0.8~1.2:1的比例混合,并加水混匀,获得最终水分含量控制在40%~80%范围内的发酵原料;
(3)在步骤(2)获得的混匀后的最终水分含量控制在40%~80%范围内的发酵原料中加入菌种和酶;
(4)原料的发酵:将步骤(3)获得的加入菌种和酶后的发酵原料按照下列方法进行发酵:发酵方式为封闭式固态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30 ℃~50℃范围内,料温超过50 ℃时采取翻动的降温措施,发酵开始后对发酵原料实施间隔定期通气,间隔时间为3 h~6 h,每次通气时间10min,30h~36h后不再通气并保证密闭绝氧条件下继续发酵48h~60 h后结束发酵;发酵可在发酵罐、发酵池或发酵袋中进行;
(5)成品处理:发酵结束,将发酵后获得的产品经干燥、粉碎、检验、包装后,即制得一种罗非鱼下脚料和豆粕混合发酵的饲料蛋白成品。
所述步骤(3)中加入的菌种为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三种;其中,所述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所述酵母菌为饲料酵母、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中的一种;所述乳酸菌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中的一种。
所述步骤(3)中所加入菌种的菌种接种量为:以含有该菌种的培养基的质量占发酵原料总质量的百分比计,分别为:芽孢杆菌0.1%~1%,酵母菌0.1%~0.5%,乳酸菌0.1%~2%。
所述步骤(3)中加入的酶为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脂肪酶和蛋白酶。
所述步骤(3)中酶的加入量以添加的酶的质量占发酵原料总质量百分比计,分别为:纤维素酶0.01%~0.2%,β-葡聚糖酶0.01%~0.2%,β-甘露聚糖酶0.01%~0.2%,脂肪酶0.01%~0.2%,蛋白酶0.01%~1%。
本发明所述菌种的制备方法为:芽孢杆菌采用麸皮固体培养基,其中麸皮与水的质量比为1:1,于30℃~37℃培养48h,得到发酵种子。酵母菌采用PDA液体培养基,于30℃培养24h,得到发酵种子。乳酸菌采用10%脱脂奶粉培养基,于37℃培养12h,得到发酵种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41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波粽子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热压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