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件表面硬化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23503.1 | 申请日: | 2012-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4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朝;陈全德;孟凡涛;韩斌;杨大波;高公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30 | 分类号: | C23C8/30;C23F1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谢省法 |
地址: | 27671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表面 硬化 碳氮共渗 热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材料液压件表面硬化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碳氮共渗是活性C、N原子同时渗入钢件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它是渗C与渗N化学热处理工艺的结合,兼有两者的长处,并且C-N共渗层具有脆性小、韧性高和与基体结合牢固及抗剥落性等特点,有逐步代替渗C趋势。但在实际生产中因种种原因会产生各种缺陷,尤其是对硬度层的控制方面,是确保C、N共渗的渗层品质及产品使用寿命的重要前提。
[0003]碳氮共渗过程对渗层的碳氮浓度必须严格控制,含量过低,不能获得高的强度、硬度与理想的残余应力,影响耐磨性与疲劳强度,反之,不仅表层出现大量不均匀的块状碳氮化合物、脆性增加,而且会使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剧增,影响硬度层和疲劳强度,且硬度层的质量控制是当今行业中很难掌握的一项技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发明了一种可控制硬度层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效果良好的液压件表面硬化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发明的处理工艺按如下步骤进行:
a. 将准备进行热处理的液压件进行清洗,除去表面油污;
b.将渗碳多用炉升温至910-930℃,保温1.5-2.5h,然后进行预渗处理,首先控制碳势为0.3-0.5%保持1.5-2.5h,再提高碳势为0.7-0.9%保持1.5-2.5h,再次提高碳势为1.0-1.2%保持1.5-2.5h。
c.将a步骤经清洗干净的液压件装入渗碳多用炉中,控制炉温为840-860℃、NH3气流量为3.4-3.6L/min、CH3OH气流量为2600-3000mL/h,保持20-40min,均热后控制炉温为840-860℃、碳势为1.0-1.1%、NH3气流量为3.4-3.6L/min、CH3OH气流量为2600-3000mL/h,进行强渗100-140min;
d.强渗后调整碳势为0.7-0.9%、保持20-40min、NH3气流量为3.4-3.6L/min进行
扩散,最后降温至790-810℃、碳势为0.7-0.9%,NH3气流量为3.4-3.6L/min、CH3OH气流量为2600-3000mL/h,保持20-40min;
e.将d步骤经碳氮共渗后的液压件置于渗碳多用炉的淬火室中淬火,使用淬火油于温度为50-70℃下冷却10-20min,滤油后出炉;
f.将e步骤的液压件进行清洗,然后装入回火炉中,在170-190℃下回火100-140 min(1.5-2.5h能行吗?)后得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作为优选,上述a步骤所述的清洗是在碳氢真空溶剂清洗机中进行。
作为优选,b步骤所述的将渗碳多用炉升温至920℃,保温120 min,所述的控制碳势为0.4%保持1.5-2.5h,再提高碳势为0.8%保持2h,再次提高碳势为1.1%保持2h;c步骤所述的控制炉温为850℃、NH3气流量为3.5L/min、CH3OH气流量为2800mL/h,保持30min,均热后控制炉温为850℃、碳势为1.05%、NH3气流量为3.5L/min、CH3OH气流量为2800mL/h,进行强渗2h;d步骤所述的强渗后调整碳势为0.8%、保持30min、NH3气流量为3.5L/min进行扩散,最后降温至800℃、碳势为0.8%,NH3气流量为3.5L/min、CH3OH气流量为2800mL/h,保持30min;e步骤所述的淬火温度为60℃冷却15min;f步骤所述的回火炉是在180℃下回火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35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