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糖基喹啉化合物在制备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9193.6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6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龙玉华;张寒梅;刘真权;周亭;邹致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4709 | 分类号: | A61K31/4709;A61P25/2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63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喹啉 化合物 制备 乙酰 胆碱酯酶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与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2-糖基喹啉化合物在制备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即老年性痴呆或早老性痴呆,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能力减退,持续性认知能力下降以及运动障碍、严重时会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等,并伴随有一系列精神病症状。患病率研究显示,美国在2000年的阿尔茨海默病例数为450万。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目前,AD病已经成为除心脑血管疾病外第二大威胁中老年身体健康的疾病。
关于该病的发病机理有几种假说,其中1982年Bartus及合作者提出记忆功能紊乱的胆碱能假说得到普遍认同。该假说认为,胆碱能神经功能降低是AD发病的主要机制。患者脑内胆碱能神经最易受损,随着疾病进展,90%胆碱能神经元都会被破坏,使脑内乙酰胆碱(Ach)水平降低,降低程度与患者认知能力降低呈显著相关,并且持续整个病程。乙酰胆碱能系统功能减退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密不可分。因此制备和发现结构新颖,活性强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喹啉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其衍生物已经在医药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Nagarajan等在Carbohydrate Research[J].2009,1028-1031公开了2-糖基喹啉化合物的一锅法合成方法,但是,对于2-糖基喹啉化合物的应用,特别是应用于制备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未见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2-糖基喹啉化合物在制备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中的应用。所述2-糖基喹啉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制备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2-糖基喹啉化合物在制备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中的应用,所述2-糖基喹啉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式:
其中,R1、R2、R3和R4独立选自-H、-OCH3或-Br。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2-糖基喹啉化合物优选为:
R1、R2、R3和R4均为-H的式(I)化合物;
或R2和R3为-H,R1和R4为-OCH3的式(I)化合物;
或R1和R4为-H,R2和R3为-OCH3的式(I)化合物;
或R2和R4为-Br,R1和R3为-H的式(I)化合物。
所述2-糖基喹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碳酸氢钠的作用下,D-葡萄糖与乙酰丙酮生成β-D-丙酮基葡萄碳苷;
(2)将邻氨基苯甲醛或取代的邻氨基苯甲醛与β-D-丙酮基葡萄碳苷以甲醇溶解,在吡咯烷存在下,进行反应,得到所述2-糖基喹啉化合物。
作为一种最优选方案,步骤(2)中,所述吡咯烷的用量最优选为相对于邻氨基苯甲醛或取代的邻氨基苯甲醛用量的25mol%。
作为一种最优选方案,步骤(2)中,所述反应的温度最优选为60~12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2)制备得到的所述2-糖基喹啉化合物可以通过过柱进行纯化,过柱所用洗脱液为体积比为乙酸乙酯∶异丙醇∶水=16∶2∶1的混合溶液。
本发明所述2-糖基喹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也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如Carbohydrate Research[J].2009,1028-1031的方法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2-糖基喹啉化合物在水中溶解性强,生物利用度高,其对乙酰胆碱酯酶有强的抑制活性,在制备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述2-糖基喹啉化合物的制备路线简单,成本低廉,环境污染小,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91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