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油自动清洁系统及其连通器回油管路及发动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8179.4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F01M11/12;F01M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油 自动 清洁 系统 及其 连通器 油管 发动机 | ||
1.一种机油自动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附加机油箱,用于存放机油;
分别与所述附加机油箱和发动机连通的供油装置,用于将所述附加机油箱中的机油抽出并进行过滤然后注入到发动机中;
连通器回油管路,所述连通器回油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底壳的底端和所述附加机油箱的顶端连通,所述连通器回油管路的最高点处的高度高于油底壳内设定的机油液面高度并具有一高度差,所述油底壳内设定的机油液面高度位于所述发动机允许的最高和最低机油液面高度之间,所述高度差根据所述发动机工作时油底壳内压力与大气压力的差设定,使得当所述油底壳内的机油液位高于所述设定的机油液面高度时,机油可依据连通器原理沿所述连通器回油管路回流到所述附加机油箱中,且所述附加机油箱内的机油无法通过连通器回油管路进入所述油底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自动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平衡管路,所述压力平衡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动机的注油口和所述附加机油箱的顶端连通,使得在所述发动机内的控制压力的装置出现故障后,保证发动机油底壳内原有的工作压力不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自动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供油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预设时间控制所述供油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机油自动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包括:供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一端从所述附加机油箱一侧面伸入所述附加机油箱底部,另一端与通过所述发动机的注油口与所述发动机连通,所述供油管路上设置有电动油泵和附加机油滤清器,所述电动油泵用于将所述附加机油箱中的机油抽出经所述供油管路进入所述发动机内,所述附加机油滤清器用于过滤经所述供油管路进入所述发动机的机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自动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位传感器,所述油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附加机油箱内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油位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附加机油箱内的机油的液面高度,若所述附加机油箱内的机油的液面高度低于预设告警高度,则所述油位传感器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告警信号,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告警信号后关闭所述供油装置,并同时发出告警信号提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自动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流高度调节器,所述回流高度调节器设置在所述连通器回油管路上,用于调节所述连通器回油管路最高点处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自动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流电磁阀,所述回流电磁阀设置在所述连通器回油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连通器回油管路的开启和关闭,所述回流电磁阀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回流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
8.一种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和机油自动清洁系统,所述机油自动清洁系统包括:
附加机油箱,用于存放机油;
分别与所述附加机油箱和发动机连通的供油装置,用于将所述附加机油箱中的机油抽出并进行过滤然后注入到发动机中;
连通器回油管路,所述连通器回油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底壳的底端和所述附加机油箱的顶端连通,所述连通器回油管路的最高点处的高度高于油底壳内设定的机油液面高度并具有一高度差,所述油底壳内设定的机油液面高度位于所述发动机允许的最高和最低机油液面高度之间,所述高度差根据所述发动机工作时油底壳内压力与大气压力的差设定,使得当所述油底壳内的机油液位高于所述设定的机油液面高度时,机油可依据连通器原理沿所述连通器回油管路回流到所述附加机油箱中,且所述附加机油箱内的机油无法通过连通器回油管路进入所述油底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平衡管路,所述压力平衡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动机的注油口和所述附加机油箱的顶端连通,使得在所述发动机内的控制压力的装置出现故障后,保证发动机油底壳内原有的工作压力不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供油装置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预设时间控制所述供油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817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降低电磁阀金属贴合面吸合力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色木槭腋芽途径组织培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