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鲍养殖的肠道益生菌粉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6016.2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8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晶;蒋庆茹;柯才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16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养殖 肠道 益生菌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鲍的养殖活菌制剂,尤其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鲍养殖的肠道益生菌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鲍养殖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鲍鱼养殖大国,年产值达40多亿元,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伴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沿海水质的日益恶化,鲍暴发性病害日益增多,特别是2000年以来,以养成阶段的季节转换期暴发性死亡最为严重,在养鲍场密集的区域发病率高达90%以上,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同时抗生素滥用造成生物的抗药性,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使一度蓬勃发展的鲍养殖业陷入低谷,已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鲍肠道益生菌可以针对养殖鲍过程中常见的肠胃病、细菌滋扰、不明原因产生的死亡及零星死亡,替代因抗生素引起的应激反应,在促进鲍鱼生长,防治病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且由于益生菌具有无毒、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对促进鲍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益生菌是一类活菌制剂,通过与病原菌竞争化学物质和黏附位点,产生拈抗物质或提供宿主必要营养物质或酶,或调节并激活宿主免疫防御体系,或改善宿主肠道营养与菌群平衡从而对宿主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Verschuere L et al,Microbiol Mol Biol Rev.2000,64:655-671)。目前,利用益生菌来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防治病害、促进生长,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潮。
1986年,Kozasa等(Microbial Aliment Nutr,1986,164:351-358)首次利用芽抱杆菌(Bacillus toyoi)处理日本鳗鲡降低了由于感染爱德华氏菌而引起的死亡后,益生菌在水产研究方面得到迅速发展。但纵观水产生物益生菌方面的研究报道,仍主要集中在鱼类、甲壳类和双壳类,而针对腹足类鲍的益生菌相对较少。
目前,针对鲍养殖的益生菌及其制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多利用其它水生动物或水体中分离得到的益生菌应用于鲍养殖中,而微生物具有宿主特异性及环境易感性,因此缺乏针对性和稳定性而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
(2)筛选范围有限,如集中在养殖环境,或直接应用已报道的海洋细菌等,使益生菌菌种较为单一,它们在完全替代抗生素的过程中抗菌抗病毒效果并不理想。
(3)由于宿主消化道酸性环境的灭活及消化酶的降解作用,大部分益生菌不能以活菌状态到达肠道,或在肠道粘膜上定植,发挥有效的益生作用。
(4)目前,水产生物养殖用的活菌制剂多为胶囊或液体或菌体干粉形式,应用方式多直接投喂,或与饲料混合进行投喂。但存在鲍鱼拒食、益生菌无法与饲料粘合不能进入宿主体内发挥作用、益生菌外流至水体,使微生物数量激增造成养殖环境污染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养殖鲍益生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直接进入鲍肠道并发挥益生作用的用于鲍养殖的肠道益生菌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稳定、针对性强、不污染养殖环境等优点的用于鲍养殖的肠道益生菌粉的制备方法。
所述用于鲍养殖的肠道益生菌粉按质量比的组成如下:益生菌干粉∶琼脂粉∶饲料为(0.1~1)∶(1~20)∶(5~150)。
所述饲料可选自鲍饲料,所述饲料可选自大统牌、金牌、洪峰牌等鲍用饲料。
所述用于鲍养殖的肠道益生菌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将鲍肠道中分离的海洋细菌Phaeobacter sp.AP1220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tratosphericus A3440,经培养基活化后,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振荡培养,使菌体浓度达到对数生长期0.5~1.0×109cfu/ml;
2)将各菌种发酵液混合后离心,弃上清,菌体沉淀洗涤,离心,灭菌,得菌泥;
3)配制干粉保护剂;
4)将干粉保护剂和菌泥混合,进行成膜反应,然后,将混合物预冻,再冷冻干燥,制成具有包埋层的活性益生菌干粉;
5)将益生菌干粉、琼脂粉和饲料混合,制成用于鲍养殖的肠道益生菌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60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