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杆机构汽车涂装输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4948.3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0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刘辛军;谢福贵;陈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13/00 | 分类号: | C25D13/00;C25D13/12;B65G49/04;B05C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1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构 汽车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及交通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杆机构汽车涂装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制造由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组成,涂装工艺涉及机械、电气、化工、环保等诸多科技技术,占四大工艺投资额40%以上,是汽车制造业的关键工艺。输送系统贯穿于现代化汽车涂装生产线的全过程,是涂装生产线的动脉。前处理、电泳是车身在涂装车间的一道重要的表面预处理工序,前处理、电泳输送设备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车身的表面预处理质量。
目前,大批量连续生产时所采用的输送系统主要有传统的悬挂式输送系统和摆杆链输送机,以及国际最先进的RoDip输送机和多功能穿梭机(中国发明专利03800255.8)等。传统的悬挂式输送系统,槽子上方的链条和接油盘会有冷凝水滴落到车身和槽子中造成污染,所采用的门式吊具,因车身上方有吊具的横梁,其水滴也会落到车身上造成污染;悬链的最大出、入槽角度一般只有30°,槽体积大、设备长、涂装线占地面积大,顶盖及空腔结构内的空气排不尽,使这些部位磷化、电泳涂装效果不好;由于链条轨迹的固定模式,无法实现对不同工艺的优化处理。摆杆链输送机浸槽的长度较短,不必在车身上方设置防尘接油盘;解决了吊具横梁和悬链滴水污染车身的问题,但无法根除车顶气包。国际最先进的RoDip输送机和多功能穿梭机,改变吊挂和输送方式,车身在前进的同时可以进行纵向倾斜,解决了内腔气泡问题,提高了车体前处理和电泳表面处理的质量,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高。此外,由于RoDip输送机和多功能穿梭机是悬臂结构,悬臂梁很难承受较重载荷,因此只适合于小型轿车的电泳涂装导致输送机柔性化水平不高。例如,为了对大、重型汽车车身进行涂装,需要同时使用两台多功能穿梭机(参考中国发明专利200410003154.2),这就导致控制复杂,效率低,费用高。另外,由于这种悬臂梁结构输送机在输送的过程中,车身在翻转的过程中,车身在翻转的同时必然在行走方向有位移,这是其机构结构的先天性缺陷,这种缺陷虽然使传统的船形槽变为矩形槽,但是其占地面积也较大。
电泳涂装设备是投资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结构较复杂的涂装设备在电泳涂装工艺中,如何通过改变车体的输送方式和改变车体在槽液中的姿势,使车体100%表面都能涂装上漆,一直是一个难题。主要是空腔上部的空气在浸没时排不尽,形成“空气包”,涂不上漆。采用一般悬挂式输送装置,达不到完全涂装效果。目前,国际领先水平的RoDip输送和多功能穿梭机输送,基本上解决了空气包问题。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主动优化不同的浸入角度、翻转方式和行进速度,增加了输送机的应用灵活性的先进输送方式及输送设备,将在电泳涂装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目前先进的电泳涂装输送机,尤其是RoDip输送机和多功能穿梭机结构复杂、制造安装工艺要求高,其悬臂梁结构使单机不适合于大、重型汽车车身的涂装输送,开发结构简单、车型适用性广、柔性化水平高、刚度高和环保型的电泳涂装输送设备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以适应汽车涂装生产线对输送机柔性化、环保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更高需求,把平面多杆机构运动原理与电泳工艺相结合,发明一种新型的汽车涂装输送机。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涂装输送机,该输送机包括行走机构和平移升降翻转机构两个功能部分,所述行走机构通过行走轮与导轨配合实现运输机的行走功能,所述平移升降翻转机构由一对或多对结构相同的平面多杆机构构成,所述的每对平面多杆机构通过连接杆相连并包括结构完全相同的第一平面多杆机构和第二平面多杆机构,所述第一平面多杆机构和第二平面多杆机构分别包括三个分支,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通过转动副相连,第三分支以第二分支为机架,与连接杆固定的车体固定架用于安放车体,利用驱动器对所述平面多杆机构的三个分支分别进行驱动能完成被输送车体的平移、升降和/或翻转运动,利用行走机构的运动与平移升降翻转机构的运动相结合,驱动车身实现进退运动、升降运动和倾斜、翻转运动的单独运动或复合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9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塞往复式内燃机顶置综合调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砌块成型机的布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