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药物载体脑内递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4935.6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5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高小玲;姚磊;陈红专;宋清香;胡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A61K47/42;A61K47/24;A61K47/30;A61K49/18;A61K49/14;A61K49/12;A61K49/10;A61K51/12;A61K51/08;A61K51/06;A61K51/04;A61P25/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施春花 |
地址: | 20002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药物 载体 递送 方法 | ||
1.一种纳米药物载体脑内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递送方法是指利用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载诊疗药物的纳米药物载体的脑内递送,所述纳米药物载体和微泡为分别给药、简单混合同时给药、非共价连接同时给药或者共价连接同时给药中的一种,所述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载诊疗药物的纳米药物载体的脑内递送作用方式是机体给予微泡后立即超声或者过一段时间超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载体脑内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给药是指纳米药物载体在超声微泡处理之前或之后4 小时内给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药物载体脑内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给药是指纳米药物载体在超声微泡处理之后2 小时内给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载体脑内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简单混合同时给药是指在给药前微泡和纳米药物载体简单混合,而后同时给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载体脑内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共价连接同时给药是指纳米药物载体和微泡通过静电相互作用非共价结合;所述共价连接同时给药是指通过纳米药物载体表面功能化基团和微泡共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药物载体脑内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静电相互作用非共价结合是指应用带正电荷的磷脂或其衍生物制备微泡,吸附表面带负电荷的纳米药物载体;所述通过纳米药物载体表面功能化基团和微泡共价连接是指通过应用带功能基团如SPDP的磷脂衍生物制备微泡与表面带氨基功能基团的纳米药物载体共价连接,或者应用带功能基团如马来酰亚氨基的磷脂衍生物制备微泡与表面带巯基功能基团的纳米药物载体共价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载体脑内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给予微泡后过一段时间超声是指给予微泡后10分钟内超声。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载体脑内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是指高频变化的压力波,超声频率范围为20 KHz-10 MHz,优选0.2MHz-5 MHz;机械指数范围为0.1-2.0,优选0.6-1.4。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载体脑内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泡是指以白蛋白、磷脂、磷脂类衍生物或高分子聚合物为材料,以全氟丙烷、全氟丁烷或六氟化硫为填充气,以交联法、探头超声法、冷冻干燥法、乳化法、机械振荡法、共轴直流电雾化法、流动聚焦法或微流控方法制备而得微米级气泡;所述白蛋白是指人血清白蛋白或牛血清白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磷脂、磷脂类衍生物是指鞘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磷脂酸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是指聚乳酸或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微泡粒径范围为0.1-20 μm,优选为0.5-10 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药物载体脑内递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载体的粒径范围为1-1000 nm,优选为10-200 nm。
11.一种纳米药物组合物,含有纳米药物载体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药物组合物还含有微泡,所述微泡是指以白蛋白、磷脂、磷脂类衍生物或高分子聚合物为材料,以全氟丙烷、全氟丁烷或六氟化硫为填充气,以交联法、探头超声法、冷冻干燥法、乳化法、机械振荡法、共轴直流电雾化法、流动聚焦法或微流控方法制备而得微米级气泡;所述纳米药物载体是指按照常规方法制备获得的能够包载并输送药物的纳米尺度复合体;所述药物是指中枢疾病治疗和诊断药物,或是通过中枢作用发挥全身性治疗作用的药物,所述药物包载于纳米药物载体中,是小分子化学药物、诊断药物、多肽蛋白药物以及基因药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纳米药物组合物按照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脑内递送方法靶向递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93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