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FID/VFID综合比对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2527.7 | 申请日: | 2012-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2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忠;余权;黄黎明;朱宏;姚海天;蔡宗联;杨波;叶飞;俞凯;周鹏;刘均;李朗;徐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源现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G08G1/042;G06K17/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17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fid vfid 综合 智能 车辆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RFID/VFID综合比对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大都会城市日益增多,城市人口和车辆随之膨胀。据联合国统计,2008年全世界50%的人口已经进入到城市,在中国,每年也有1500万的人进入城市,到2025年,中国会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以此同时,随着机动车数量的高速增长,车主违法、违章、逃费现象日益突出。据前两年统计,成都市机动车的数量已超过160万辆,由于缺乏有效的查验手段,有5%的车主欠缴养路费;据广州市调查测算,套牌克隆出租车达4000辆以上,正规出租车才16000辆,深圳市的普通运输车辆,套牌车比例在15~30%左右,其逃费规模惊人。外地车辆和营运车辆上没安装或不装“标签”,而现有的车辆管理系统无法自动识别,从而导致外地车辆和营运车辆的违章“逃逸”和“克隆”现象越来越多,成为了城市车辆管理的难题之一,它们直接影响车辆规费的收缴、交通秩序及安全的维护。现有的车辆管理系统只适用于有车道线圈,在无车道线圈的情况下无法完成车辆通过的发现和触发启动;在有多径干扰和克隆车牌的情况下亦无法完成综合比对和过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RFID/VFID综合比对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及方法,提供了固定和移动两种方式查验车辆信息,通过固定站可固定查验某个地点的车辆信息,适用于“逃逸”和“克隆”现象发生较多的地区。通过移动站可灵活地查验车辆,移动查验车可随机地停在道路上,也可尾随需查验的可疑的车辆(特别是营运车辆)之后,适用范围较广。引入DSP模块,解决了在无车道线圈的情况下车辆通过时的发现和触发启动;采用智能控制器内设的综合比对过滤模块,并引入多径干扰过滤等软件,解决了在有多径干扰和克隆车牌的情况下的综合比对和过滤等问题,这是本发明在抗干扰、防伪和节能方面所做贡献的关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RFID/VFID综合比对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它包括一个或多个车辆自动识别固定站、一个或多个车辆自动识别移动站、通信网络和管理中心。固定站设于固定位置;移动站包括车载式、手提式。固定站和移动站分别通过通信网络与管理中心连接,管理中心内的服务器、硬盘录像机、打印机、显示屏、工作站群通过交换机互连。固定站和移动站包括一个或多个RFID分系统、一个或多个VFID分系统、一个或多个智能控制器。RFID分系统、VFID分系统分别与智能控制器连接;智能控制器分别与语音提示装置和LED显示装置连接。所述的RFID分系统包括天线、RFID读写器;所述的VFID分系统包括相连的补光灯、高清摄像机和嵌入在高清摄像机内的DSP模块,所述的DSP数字信号处理是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的缩写;所述的DSP模块与读写器连接。
所述的工作站群至少包括GIS工作站、管理工作站、卡管工作站和通信工作站。所述的通信网络包括公用通信网络、专用通信网和短程通信模块;所述的公用通信网络包括公用电话网PSTN、数字数据网DDN、宽带网GPRS或CDMA;所述的专用通信网络包括光纤网、微波通信。所述的智能控制器由工控机组成;所述的硬盘录像机与控制键盘连接。
RFID/VFID综合比对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它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与电源防雷器连接。
固定站配备了至少3种“标签”,包括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安装在车辆尾部金属车牌上的超高频(UHF:920.5~924.5MHz)、远距离(≧7m)“标签”,称为“车卡”;由司机随身携带的UHF“标签”,称为“司机卡”;在出租车的后挡风玻璃贴有高频(HF:13.65MHz)“标签”。固定站配置台式读写器和手持式读写器,用于读取“车卡”和“司机卡”的信息;手持式读写器除读取“车卡”和“司机卡”外,还可读高频(HF:13.65MHz)“标签”和司机行驶证上的条码信息。
移动站配备了至少两种“标签”:远距离“标签”和近距离 “标签”,其中,远距离 “标签”(“车卡”)采用超高频(915MHZ)RFID芯片、加密和防拆技术,价格较高;近距离 “标签”(“车标”)采用廉价的高频(13.56MHZ )RFID芯片,两种“标签”均包括唯一的识别地址(ID)号,它们都不用电池供电,使用寿命长达10年以上,两种“标签”安装在被查验的车辆(含营运车辆)上。
RFID/VFID综合比对智能车辆管理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 初始化:设定检测线圈的感应范围和灵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源现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新源现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25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