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锚铺轨式桥梁检测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3530.2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4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曹新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新恒 |
主分类号: | E01D19/10 | 分类号: | E01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2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铺轨 桥梁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检测时的操作平台,首先是针对高速铁路桥梁的检测平台,具体说是一种利用桥梁自身结构特点进行锚固承载的桥梁检测车。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高速客运专线线路,由于铁路列车通行不像公路汽车那么灵活,因此,对于客运专线桥梁的检测采用线上运行的检测车是不可能的。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线下运行,不影响线路通行的桥梁检测设备。但线下运行的检测车如何找到承载体,如何运行,目前已有的各种检测平台方案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在铁路桥梁线上布置桥梁检测车影响线路通行,而线下检测又无法获得可靠承载体,自行运行不便的问题。本发明针对桥梁结构自身特点,设计了一种具有自锚能力,轨道自动延伸,自动平衡,可在桥梁底下安全运行的桥梁检测平台。其不但能够胜任简支梁的检测要求,而且还能满足变高度连续梁的检测要求,能够保证全线路检测。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自锚功能,轨道跟进,横向检测,纵向前进过孔等目标的。
通过研究客运专线桥梁梁体结构发现,梁体自身留有泄水孔,通风孔等通孔结构。因此,针对这一特点设计出了锚固悬挂系统,解决了桥面下检梁检测车的承载锚固问题。其次根据泄水孔与通风孔与桥梁线路一起延长分布,故利用这些预留孔逐次交替变换锚固点的办法解决了轨道及检测公车的连续前移作业问题。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该自锚铺轨式桥梁检测车由四组锚固吊挂系统1,检测运行轨道2、检测臂滑行系统3,检测臂升降系统4、检测臂5、液压泵站6、发动机7、平衡配重8、驱动系统(包括涡轮减速器10、电动机11、无接头钢索13、压绳器16、钢索导向轮12、钢索张紧装置14),检测臂自动平衡控制系统(包括平衡配重8,平衡液压缸9、平衡检测统开关电路17)、梁板锲块18,活动检测平台19、液压管路(图中未示出)、驱动电路组成(图中未示出)。四组锚固悬挂系统1通过上门形架112以滑动副装配于检测运行轨道2上,检测运行轨道2下面是检测臂滑行系统3、检测臂滑行系统3下面连接检测臂升降系统4、检测臂5通过下转接盘406连接到检测臂升降系统4上;检测臂5的前端为检测操作通道,后端安放液压泵站6、液压泵站6上为发动机7、液压泵站6通过液压控制阀组及管路与检测车的所有液压设备连接;液压泵站6与发动机7的后侧放置平衡配重8、平衡配重8与平衡检测统开关电路17相连;检测运行轨道2上设有驱动系统,驱动系统由安装在轨道后端的涡轮减速器10,安装在涡轮减速器上的电动机11、无接头钢索13、设置在轨道两端的钢索导向轮12、钢索张紧装置14以及安装在上门形架112和下门形架301上的压绳器16组成;驱动系统使用两根无接头钢索13对称布置于检测运行轨道2两侧;下门形架301上安装有滑动轴承302、液压锁15、轴销303。
所述锚固悬挂系统由锚固器罩101,锚舌102,送舌齿条103,压舌器104,齿轮杆105,连接器106,锚固器液压缸筒107,液压杆环108,液压杆109,密封环110,回转盖111,上门形架112组成,其安装顺序为在锚固器连罩101内放入两块锚舌102,送舌齿条103通过其上的柱销插入锚舌102销孔内然后压入压舌器104,通过压舌器104中心圆孔插入齿轮杆105然后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好连接器106完成锚固悬挂系统中锚固器的安装;锚固器下面连接锚固器液压缸(包括锚固器液压缸筒107,液压杆环108,液压杆109,密封环110)最后通过底端的回转盖111用螺栓与上门形架112连接。
所述检测臂滑行系统由下门形架301,滚动轴承302,轴销303组成。
所述检测臂升降系统由升降液压缸筒401,升降液压杆402,密封盖403,回转轴套404,回转止推轴承405,下转接盘406组成。
所述液压锁为以小型液压缸由液压锁外筒151,液压锁销152,液压锁密封环153组成;液压锁销152放在液压锁外筒内,前面由液压锁密封环153密封定位,安装好后将液压锁外筒螺纹副与下门形架301的螺纹副对接。
所述压绳器同样为一小型液压缸由压绳器外筒161,压绳杆162,过绳盘163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新恒,未经曹新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35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消息推送方法及用户互动系统
- 下一篇:驱动装置及其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