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腔内隔绝术用人造血管扭转疲劳模拟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1843.4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4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璐;刘冰;林婧;王富军;关国平;金.马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 | 分类号: | G01N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绝 用人 造血 扭转 疲劳 模拟 装置 及其 测试 方法 | ||
1.一种腔内隔绝术用人造血管扭转疲劳模拟装置,包括带有加热装置的储液箱(1),储液箱(1)通过导流硅胶管(6)连接电子蠕动泵(2),压力监测器(4)通过导流硅胶管(6)连接限流器(5),限流器(5)通过导流硅胶管(6)连接储液箱(1),其特征在于,电子蠕动泵(2)的输出端连接人造血管扭转模拟装置(3),人造血管扭转模拟装置(3)的输出端连接压力监测器(4);
所述人造血管扭转模拟装置(3)包括工作台(31),工作台(31)上固定有金属板(32),金属板(32)的上端设有滑槽(33),滑槽(33)中装有可水平移动的滑块(34),所述滑块(34)的一端通过销钉(351)与连杆(36)的头端相连,连杆(36)的尾端通过销钉(352)连接在带有长槽的圆盘(37)上,带有长槽的圆盘(37)与电动机(38)相连,电动机(38)与变频器(39)相连,所述电动机(38)和变频器(39)均固定安装在工作台(31)上,所述滑块(34)的另一端与齿条(310)相连,齿条(310)与齿轮(311)啮合,齿轮(311)的中心孔径处装有垂直空心金属导管(312),垂直空心金属导管(312)的下端与人造血管试样(A)的上端相连,人造血管试样(A)的下端与水平空心金属导管(313')或L型空心金属导管(313)的头端相连,水平空心金属导管(313')或L型空心金属导管(313)安装在带有加热装置的水槽(314)的侧壁上并伸进水槽(314)中,所述带有加热装置的水槽(314)安装在工作台(31)上并与金属板(32)之间留有空隙,空隙中插入可移动的标有0-180°角度的角度尺(315),所述垂直空心金属导管(312)的上端和水平空心金属导管(313')或L型空心金属导管(313)的尾端均与导流硅胶管(6)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内隔绝术用人造血管扭转疲劳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血管扭转模拟装置(3)中垂直空心金属导管(312)和水平空心金属导管(313')或L型空心金属导管(313)的直径为6-45mm,齿条(310)的长度为40-100mm,齿轮(311)的直径为25-1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内隔绝术用人造血管扭转疲劳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血管扭转模拟装置(3)中滑块(34)的材料选用铜,连杆(36)和圆盘(37)的材料选用铝合金,垂直空心金属导管(312)和水平空心金属导管(313')或L型空心金属导管(313)的材料选用不锈钢,齿条(310)和齿轮(311)的材料选用尼龙,带有加热装置的水槽(314)的材料选用有机玻璃。
4.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隔绝术用人造血管扭转疲劳模拟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1)实验材料的准备:准备直径为6-45mm的垂直空心金属导管(312)、水平空心金属导管(313')或L型空心金属导管(313),准备长度为40-100mm的齿条(310),直径为25-100mm的齿轮(311),准备人造血管试样(A)和内衬管(A2),人造血管试样(A)采用直形管状,织物覆膜(A1)材料选用聚酯纺织基或聚四氟乙烯或聚氨酯材料,织物覆膜(A1)长度(L1)为70-250mm,直径(D1)为6-45mm,内衬管(A2)材料选用硅胶材料,与人造血管试样(A)配套使用,内衬管(A2)长度(L2)为试样织物覆膜(A1)长度(L1)的105-120%,其直径(D2)为织物覆膜(A1)直径(D1)的80-98%,内衬管(A2)套入人造血管试样(A)织物覆膜(A1)内部,两端各长出3-5mm,织物覆膜(A1)上用缝合线(A3)缝合有3个相互独立的金属支架(A4),缝合方式有常规双次穿入式缝合、不规则单次穿入式缝合和支架尖端密集式缝合三种方式,金属支架(A4)尖端角度(α)为20-70°;
2)检查系统:在开始测试前,检查和调试装置,使其正常工作,如有异常,及时调整;
3)把准备好的水平空心金属导管(313')或L型空心金属导管(313)安装在带有加热装置的水槽(314)的侧壁上并伸进水槽(314)中;
4)调整齿条(310)和齿轮(311)初始位置,安装装有齿轮(311)的垂直空心金属导管(312),使齿轮(311)恰好与齿条(310)的中心位置啮合;
5)调整销钉(352)在圆盘(37)长槽中的位置,改变通过销钉(352)连接在带有长槽的圆盘(37)上的连杆(36)的动程,使通过滑块(34)与连杆(36)相连的齿条(310)作水平往复移动,并使与齿条(310)啮合的齿轮(311)转动0-90°(不包括0°);
6)安装人造血管试样(A):将准备好的人造血管试样(A)的上端用橡皮圈套在垂直空心金属导管(312)的下端,人造血管试样(A)的下端套在水平空心金属导管(313')或L型空心金属导管(313)的头端,调整水平空心金属导管(313')或L型空心金属导管(313)伸入带有加热装置的水槽(314)的长度,对照角度尺(315),使人造血管试样(A)装夹上下两端的夹角为20-180°,调节人造血管试样(A),使其不产生扭曲;
7)往带有加热装置的储液箱(1)中注满液体,带有加热装置的水槽(314)中注入2/3液体,保证液面盖过人造血管试样(A)的上端,调节储液箱(1)和水槽(314)的加热装置,使液体温度保持37±0.5℃;
8)打开电子蠕动泵(2),调节其频率为1-10Hz,使储液箱(1)中液体通过电子蠕动泵(2)变为稳定的脉动流经导流硅胶管(6)通入垂直空心金属导管(312);
9)调节限流器(5),使压力监测器(4)显示压力范围为16-100KPa;
10)调节变频器(38)频率为1-60Hz,控制电动机(37)转速;
11)测试和记录:待系统稳定,液体连续流动,管道没有气泡后,开始计时,实时观察人造血管试样(A)破损情况,当人造血管试样(A)出现破损,则立即停止实验,记录破损时间T;
12)评价人造血管试样(A)耐扭转疲劳性能:在相同测试条件下,通过本装置和本测试方法,对不同扭转角度、装夹状态、缝合方式以及金属支架尖端角度(α)的人造血管试样A进行测试,评价人造血管试样A的耐扭转疲劳性能,相同测试条件下,人造血管试样(A)破损时间T越长,其耐扭转疲劳性越好,相应的人造血管试样结构更为合理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184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