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材、线材制造方法以及卷线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0629.8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4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岩田恭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4B29/08 | 分类号: | B24B29/08;B24B5/38;B24B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材 制造 方法 以及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剖面形状为圆形、大致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异形等且提高了疲劳强度的线材、制造该线材的线材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线材的卷线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通过以线材直径的调整作为主要目的使线材通过铸模的延伸加工而获得的线材,按照如下的任一方法对其表面进行调整。即,以使线材表面成为光泽表面或除去粘着于线材表面的铁皮为目的使线材浸泡在化学药品中而进行化学性清洗的酸洗的方法,形成线材的表面。此外,作为物理性的方法,利用主要使铁系粒子与线材碰撞而除去铁皮的喷丸方法进行加工,形成表面。
但是,上述的线材的表面成为斑点状,形成断续的凹凸。例如,在酸洗中,因反应早的部分和反应晚的部分的削蚀量的不同而在线材表面产生断续的凹凸。在喷丸加工中,因抛射材料的碰撞而产生的打痕原封不动地残留,从而在线材表面形成断续的凹凸。此外,在延伸加工中,当通过铸模时,形成于线材表面的凹凸一定程度消除而平滑化,但凹陷部分仍原封不动地残留。即,线材成为在平滑面中具有凹陷的状态。
在使用这样的线材形成需要疲劳强度的线框形成部件、弹簧部件的情况下,存在线材表面的凹凸成为断裂起点的可能性。线材表面的凹凸成为使上述部件的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817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本技术领域中,期待一种降低存在于线材表面的有害的凹凸且提高了疲劳强度的线材、获得这样的线材的线材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线材的卷线部件。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线材,通过与研磨材料一起按压至弹性体中并且使该线材本身或者弹性体的至少任一方移动而赋予多个与长度方向平行的槽。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线材制造方法,是从表面具有伤痕的线材制造对表面进行加工而提高疲劳强度的线材的线材制造方法,将所述线材与研磨材料一起按压至弹性体中,使所述线材或者所述弹性体的至少任一方沿所述线材的长度方向移动,由此对所述线材赋予与长度方向平行的槽。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所涉及的卷线部件,至少包含通过使用上述线材或者利用上述线材制造方法制造的线材,将该线材卷绕而形成为环状或者螺旋状的部分。
能够减少存在于线材表面的有害的凹凸,能够提高线材的疲劳强度,能够延长使用了该线材的卷线部件等的各种部件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制造方法的线材加工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线材加工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A-A剖视图。
图4是用于对图1的线材加工装置的变形例(具有刮刀构件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是变形例的线材加工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B-B剖视图。
图6是示出构成线材加工装置的刮刀构件的联杆的图,且是图5所示的C-C向视图。
图7是适用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制造方法的线材加工装置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对与图7的线材加工装置一起使用的线材行进驱动构件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9是图7的线材加工装置的主视图。
图10是构成图7的线材加工装置的旋转滑动接触体的立体图。
图11是将与图7的线材加工装置的线材正交的剖面与线材的剖面一起示出的剖视图。图11(a)是旋转滑动接触体朝D2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b)是旋转滑动接触体朝D1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用于对图7的线材加工装置的各旋转滑动接触体和线材接触的方向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2(a)是第1组以及第3组朝D1侧移动且第2组以及第4组朝D2侧移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2(b)是第1组~第4组在移动范围中处于中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2(c)是第1组以及第3组朝D2侧移动且第2组以及第4组朝D1侧移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对线材加工装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图13(a)以及图13(b)是示出变形例之前的图7~图12所示的例子中旋转滑动接触体和线材的关系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图13(c)以及图13(d)是示出相对于图7~图12所示的例子变更旋转滑动接触体的配置关系,以当从线材行进方向观察时存在旋转滑动接触体重叠的部分方式配置的变形例中的旋转滑动接触体和线材的关系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东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新东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06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永久性水泥环保斑马线
- 下一篇:一种湿式收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