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后处理再生的系统、方法和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63991.2 | 申请日: | 2011-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9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 发明(设计)人: | V·A·苏简;M·T·布克斯;M·安德里;P·O·德简-桑普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明斯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3/00 | 分类号: | F01N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成城;傅永霄 |
| 地址: | 美国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混合 动力 系统 中的 处理 再生 方法 设备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0年10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2/907,696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以供参考。
背景技术
本申请涉及作为混合动力系统的一部分的内燃发动机系统。后处理部件通常需要再生事件来维持或恢复后处理部件的减少排放或允许连续操作的功能。在许多情况下的再生事件包括持续一段时间的升高温度。在标称操作期间,许多应用不产生足够高的温度或不产生持续足够时间段的温度。已经研究了一些参与再生后处理部件的发动机行为,但是当前可用的产生温度增加的排放物的发动机行为显著地降低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并且/或者导致降低操作者满意度的发动机操作。因此,在这个技术领域存在对进一步改进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一种实施例是用于增加内燃发动机上的工作负荷以帮助后处理再生事件的独特方法。从下述描述和附图中将显而易见到其他实施例、形式、目标、特征、优点、方面和益处。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增强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后处理再生的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执行用于增强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后处理再生的某些操作的处理子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一特定操作区域的图示。
图4是第二特定操作区域的图示。
图5是第三特定操作区域的图示。
图6是第四特定操作区域的图示。
图7是第五特定操作区域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促进对本发明原理的理解,现在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并且使用具体语言来描述所述实施例。无论如何应该理解的是,不试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且本发明涉及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并且本发明将保护对所示实施例的任何修改和进一步改进以及这里描述的本发明原理的任何进一步应用。
图1是用于增强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后处理再生的系统100的示意性框图。系统100包括产生排气流104的内燃发动机102、处理排气流104的后处理部件106。后处理部件106需要间歇性热力再生事件。后处理部件106能够是本领域已知的任何部件,包括但不限于氧化催化剂、颗粒过滤器、NOx还原催化剂、选择性NOx还原催化剂、三元催化剂和/或四元催化剂。间歇性热力再生事件能够是碳烟氧化事件、NOx还原事件、脱SOx事件和/或本领域理解的任意其他的基于热力的操作。
系统100进一步包括电动部件108,其操作地联接到内燃发动机102的输出轴110。电动部件108可以是马达、发电机和/或马达-发电机。在某些实施例中,根据具体工况可以组合地或替代性地提供和使用多个电动部件108。
内燃发动机102和电动部件108可以借助于本领域理解的任意手段被操作地联接,包括发动机102和电动部件108二者将原动力供应到变速器、传动系、飞轮、功率分配器和/或通过本领域所理解的任意其他装置的连接。在发动机102和电动部件108以使得电动部件108所施加的对抗扭矩导致发动机102增加扭矩以维持相同旋转速度的方式被连接到系统100的情况下,输出轴110和电动部件108被操作地联接。电动部件108通过本领域所理解的任意手段施加对抗扭矩,包括根据电动部件108的能力以任意“四象限”的操作(即沿任一旋转方向机动运转或发电)。系统100的传动系的构造可以是串行的、并行的、串行-并行的或本领域所理解的任意其他构造,仅具有一个需求,即:系统100中的至少一个电动部件108能够操作地联接到发动机102的输出110以使得电动部件108能够向发动机102施加对抗扭矩。
在某些实施例中,系统100进一步包括控制器112,其被构造成执行特定操作以增强后处理再生。控制器112形成处理子系统的一部分,其包括具有存储、处理和通信硬件的一个或更多个装置。控制器112可以是单个装置或分布式装置,并且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件来执行控制器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明斯公司,未经卡明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39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