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借助形锁合元件制造至少两个构件尤其是车身构件之间的粘接连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180060525.9 | 申请日: | 201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1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T·赫青格;J·万尼克尔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7/02 | 分类号: | B62D27/02;B62D29/00;F16B5/06;F16B11/00;F16B2/24;F16B21/07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借助 形锁合 元件 制造 至少 两个 构件 尤其是 车身 之间 接连 方法 | ||
1.用于连接至少两个构件(1、3)、尤其是车身的至少两个要彼此固定连接的车身构件的方法,尤其是车身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第一构件(1),在所述第一构件上设置至少一个从第一构件(1)上突起的第一形锁合元件(2);
提供第二构件(3),所述第二构件具有至少一个与第一构件(1)的第一形锁合元件(2)共同作用的第二形锁合元件(4、5);
通过相互靠紧两个构件(1、3)可拆地固定这两个构件,使得形锁合元件(2、4、5)彼此嵌接或彼此从背后接合并且各构件(1、3)由此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彼此相对固定;
其特征在于,借助位于或设置在两个构件(1、3)的相互面对的表面(1a、3a)之间的粘接剂(7)持久连接两个构件(1、3)。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7)通过输入热量、尤其是借助炉子时效硬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锁合元件(2)是不同于第一构件(1)的单独的部件,该部件在制造第一构件(1)时或在制造第一构件之后才与第一构件(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粘接剂(7)涂覆在形锁合元件(2、4、5)的区域内;和/或这样涂覆粘接剂,使得粘接剂在两个构件(1、3)相互靠紧时流入形锁合元件(2、4、5)的区域(8)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样涂覆粘接剂(7),使得粘接剂在第一形锁合元件(2)周围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锁合元件(2)是公固定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锁合元件(2)完全或部分关于第一构件(1)在第一形锁合元件(2)固定点上的表面法线(6)旋转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锁合元件(2)至少在向第一构件(1)方向的区域中逐渐变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锁合元件部分或完全具有球(2)的形状,或者部分或完全具有近似于球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锁合元件(2)与第一构件(1)材料锁合地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是由金属制成的金属板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锁合元件(2)也由金属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形锁合元件(2)焊接到第一构件(1)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构件(3)具有用于容纳第一形锁合元件(2)的母固定元件(4、5),所述第一形锁合元件(2)在两个构件(1、3)相互靠紧时在插入方向(6)上插入母固定元件(4、5)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形锁合元件由设置在第二构件(3)中的缺口(4)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4)构造成缝槽状的、尤其是锁孔形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锁合元件(2)在两个构件(1、3)可拆地预固定的状态中形锁合地从背后接合第二形锁合元件(4、5)的至少一个区域(5a、5b)。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样涂覆粘接剂(7),使得粘接剂在两个构件(1、3)相互靠紧之后充满由第一形锁合元件(2)和第二形锁合元件(4、5)构成的背后接合区域(8)。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锁合元件(2)基本上横向于插入方向(6)地相对于第二形锁合元件(4、5)具有过盈量,使得所述两个构件(1、3)在形锁合元件(2、4、5)上相互夹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052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