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酰基苯衍生物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9656.5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9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山野井茂雄;片桐隆广;双木秀纪;八田麻都佳;松本康嗣;高桥佳菜子;吉富智美;落合雄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三共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D271/06 | 分类号: | C07D271/06;A61K31/4245;A61P1/18;A61P3/00;A61P3/04;A61P3/06;A61P3/10;A61P7/10;A61P9/04;A61P9/10;A61P9/12;A61P13/12;A61P19/06;A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周齐宏;梁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酰基苯 衍生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具有降血糖作用和/或β细胞或胰腺保护作用的酰基苯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主要特征在于由于缺乏胰岛素作用而引起慢性高血糖状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疗一般通过药物疗法结合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使用中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其为一类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实例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双胍类药物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促进胰岛素从胰腺β细胞分泌的磺酰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以及抑制糖吸收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然而,据报道双胍类药物具有诸如消化道症状和乳酸性酸中毒的不良副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具有诸如体重增加和水肿的不良副作用;磺酰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具有诸如因长期使用引起的低血糖症或继发性衰竭的不良副作用;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具有诸如腹泻的不良副作用。因此,需要研发能解决此类问题的口服降血糖药物。
此外,近年来已研制出哌啶类化合物作为具有新结构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4)。更进一步,已经公开了噁二唑类化合物(参见例如专利文献5或6)。
引用目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WO 07/116229
专利文献2: WO 07/003960
专利文献3: WO 07/003962
专利文献4: WO 05/061489
专利文献5: WO 11/016469
专利文献6: WO 11/016470。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所述哌啶类化合物的问题在于不能容易获得充分的降血糖作用和β细胞或胰腺保护作用。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未在上述专利文献中描述或提出的新结构、并具有优异的降血糖作用和β细胞或胰腺保护作用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一种对由于异常糖代谢异常引起血糖水平升高的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等具有优异的治疗效果和/或预防效果的药物组合物;以及一种具有β细胞或胰腺保护作用的药物组合物。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
(1) 由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其中R1表示羟基C1-C6烷基或羟基C3-C6环烷基,其各自可被1-3个选自取代基亚组α的取代基取代,
取代基亚组α是由羟基和氨基甲酰基组成的组,
R2表示甲基或乙基,
R3表示C1-C6烷基或C3-C6环烷基,其各自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且
R4表示卤素原子;
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2) 如项(1)中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表示羟基C1-C3烷基或羟基C3-C4环烷基,其各自可被1-3个选自取代基亚组α的取代基取代;
(3) 如项(1)中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表示羟乙基、羟丙基、羟基异丙基或羟基环戊基,其各自可被1个选自取代基亚组α的取代基取代;
(4) 如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3表示C1-C4烷基或C3-C4环烷基,其各自可被1-3个卤素原子取代;
(5) 如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3表示异丙基、叔丁基、环丙基或环丁基,其各自可被1个卤素原子取代;
(6) 如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4表示氟原子;
(7) 化合物,选自下列化合物:
4-(5-{(1R)-1-[4-(环丙基羰基)苯氧基]丙基}-1,2,4-噁二唑-3-基)-N-[(2S)-2,3-二羟基丙基]-2-氟苯甲酰胺,
N-[(1S)-2-氨基-1-羟甲基-2-氧代乙基]-4-(5-{(1R)-1-[4-(环丙基羰基)苯氧基]丙基}-1,2,4-噁二唑-3-基)-2-氟苯甲酰胺,
4-(5-{(1R)-1-[4-(环丙基羰基)苯氧基]丙基}-1,2,4-噁二唑-3-基)-2-氟-N-[(1R)-2-羟基-1-甲基乙基]苯甲酰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三共株式会社,未经第一三共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96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