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2471.3 | 申请日: | 201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0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日比野敏晴;儿玉晴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7/04 | 分类号: | F03D7/04;F03D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车 用桨距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该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具有能够对连接于桨距驱动装置的电动马达施加电力的蓄电器,能够利用蓄电器的电力来控制叶片的桨距角使得叶片的桨距角向叶片所承受的风压降低的方向变更,其中,上述桨距驱动装置对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风车的主轴部的风车的叶片的桨距角进行变更。
背景技术
在风车中设置有控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风车的主轴部的叶片的桨距角的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作为这种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已知如下的一种装置:具有能够向与对风车的叶片的桨距角进行变更的桨距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电动马达施加电力的作为蓄电器的电池,利用该电池的电力来控制叶片的桨距角,使其向叶片所承受的风压降低的方向变更(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中,在普通运转时,经由电力控制部(221)来接收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供给,由此对连接于桨距驱动装置的电动马达进行驱动,该电力控制部(221)是通过控制对连接于桨距驱动装置的电动马达的电力供给来控制电动马达的运转的马达控制器。此外,该外部电源被设置为常用电源,该常用电源是用于在普通运转时供给电力的电源。另一方面,在发生停电时,通过电力控制部将对连接于桨距驱动装置的电动马达进行电力供给的供给源从常用电源切换为电池(220)。而且,控制叶片的桨距角,使得该桨距角向叶片所承受的风压降低的方向变更(使得进行叶片的顺桨)。由此,目的在于防止由叶片和主轴部的转速异常上升引起风车破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2070号公报(第5页,第三图)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构成为:在由于发生停电而常用电源的电力供给能力丧失的情况下,通过由电池提供电力来进行将桨距角向叶片所承受的风压降低的方向变更的顺桨。然而,该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在常用电源发生电力供给能力丧失时,如上所述那样进行顺桨,因此不能进行变更叶片的桨距角的桨距控制。由此,在该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当常用电源的电力供给能力丧失时,不能进行发电时所需的桨距控制,因此不能继续发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顺桨,并且即使在常用电源的电力供给能力丧失时也能够继续发电的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第一发明所涉及的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与如下装置有关:具有能够对连接于桨距驱动装置的电动马达施加电力的蓄电器,该桨距驱动装置对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风车的主轴部的风车的叶片的桨距角进行变更,该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能够利用上述蓄电器的电力控制上述叶片的桨距角使得该桨距角向该叶片所承受的风压降低的方向变更。而且,第一发明所涉及的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马达控制器,其控制上述蓄电器的蓄电和放电,并且根据来自桨距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电动马达,上述桨距控制器发送用于进行变更上述叶片的桨距角的桨距控制的控制信号;以及蓄电器动作监视部,其监视上述蓄电器的动作状态,其中,上述马达控制器连接于常用电源而被提供电力,其中,上述常用电源是普通运转时提供电力的电源,当上述常用电源的电力供给能力丧失时,利用从上述蓄电器提供的电力根据上述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电动马达,来继续进行上述桨距控制,根据上述蓄电器动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进行使上述叶片的桨距角向风压降低的方向变更的控制。
根据该发明,在常用电源的电力供给能力丧失时,马达控制器根据来自桨距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利用从蓄电器提供的电力控制电动马达,从而继续进行桨距控制。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即使在常用电源的电力供给能力丧失时也能够继续发电。而且,在本发明的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中,根据监视蓄电器的动作状态的蓄电器动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进行将桨距角向叶片所承受的风压降低的方向变更的顺桨。由此,能够防止由叶片和主轴部的转速异常上升所引起风车破损。
因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行顺桨,并且即使在常用电源的电力供给能力丧失时也能够继续发电的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未经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24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景观复合声屏障
- 下一篇:桥面预埋套筒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