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2471.3 | 申请日: | 201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0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日比野敏晴;儿玉晴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7/04 | 分类号: | F03D7/04;F03D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车 用桨距 控制 装置 | ||
1.一种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其具有能够对连接于桨距驱动装置的电动马达施加电力的蓄电器,该桨距驱动装置对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风车的主轴部的风车的叶片的桨距角进行变更,该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能够利用上述蓄电器的电力控制上述叶片的桨距角使得该桨距角向该叶片所承受的风压降低的方向变更,该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马达控制器,其控制上述蓄电器的蓄电和放电,并且根据来自桨距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电动马达,上述桨距控制器发送用于进行变更上述叶片的桨距角的桨距控制的控制信号;以及
蓄电器动作监视部,其监视上述蓄电器的动作状态,
其中,上述马达控制器连接于常用电源而被提供电力,当上述常用电源的电力供给能力丧失时,利用从上述蓄电器提供的电力根据上述控制信号控制上述电动马达,来继续进行上述桨距控制,其中,上述常用电源是普通运转时提供电力的电源,
根据上述蓄电器动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进行使上述叶片的桨距角向风压降低的方向变更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风车中以与所设置的多个上述叶片分别对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上述马达控制器,
在多个上述马达控制器中的任意一个马达控制器发生异常时,利用正常控制器来进行异常控制器所对应的上述叶片的上述桨距控制,其中,上述异常控制器是发生异常的上述马达控制器,上述正常控制器是与上述异常控制器不同的其它正常的上述马达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动马达被设置为感应马达,
该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还具备:
普通驱动线,其将上述马达控制器与上述电动马达相连接,能够在普通运转时对该电动马达提供电力;
直接驱动线,其将被设置为交流电源的直入电源与上述电动马达直接或者经由上述普通驱动线相连接,能够向上述电动马达提供来自上述直入电源的电力来驱动该电动马达,其中,上述直入电源是与上述常用电源不同的电源;
普通驱动用开关,其设置于上述普通驱动线,能够切换为将上述马达控制器与上述电动马达之间连接的状态和将上述马达控制器与上述电动马达之间断开的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
直接驱动用开关,其设置于上述直接驱动线,能够切换为将上述直入电源与上述电动马达之间连接的状态和将上述直入电源与上述电动马达之间断开的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以及
桨距角检测器,其检测上述叶片的桨距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风车中分别设置有多个上述马达控制器、上述桨距角检测器、上述直接驱动线、上述直接驱动用开关、上述普通驱动线以及上述普通驱动用开关,使得与所设置的多个上述叶片分别对应,
多个上述直接驱动线经由共用设置的共用直接驱动线与同一个上述直入电源相连接,
在上述共用直接驱动线上设置有直入电源用开关,该直入电源用开关能够切换为将上述直入电源与多个上述直接驱动线之间连接的状态和将上述直入电源与多个上述直接驱动线之间断开的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车用桨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上述普通驱动线上分别设置有独立驱动用开关,该独立驱动用开关设置在上述普通驱动用开关与上述电动马达之间,并且能够切换为将上述普通驱动用开关与上述电动马达之间连接的状态和将上述普通驱动用开关与上述电动马达之间断开的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
上述直接驱动线在上述普通驱动用开关与上述独立驱动用开关之间与上述普通驱动线连接,
多个上述桨距角检测器各自以对多个上述马达控制器中的任一个马达控制器均能够发送检测结果的信号的方式进行连接,
在多个上述马达控制器中的任意一个马达控制器发生异常时,与正常控制器对应的上述独立驱动用开关和与异常控制器对应的上述独立驱动用开关进行切换,由此利用上述正常控制器来独立进行上述正常控制器所对应的上述叶片的上述桨距控制和上述异常控制器所对应的上述叶片的上述桨距控制,其中,上述异常控制器是发生异常的上述马达控制器,上述正常控制器是与上述异常控制器不同的其它正常的上述马达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未经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247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景观复合声屏障
- 下一篇:桥面预埋套筒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