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分隔壁塔分馏器的两段加氢操作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32778.5 | 申请日: | 2011-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0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 发明(设计)人: | 本杰明·S·尤曼斯基;理查德·C·多尔蒂;迈克尔·A·海斯;威廉·E·刘易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G65/00 | 分类号: | C10G65/00;C10G69/00;C10G3/00;C11C3/12;B01D3/14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郭国清;穆德骏 |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隔壁 分馏器 加氢 操作 | ||
1.用于生产低硫馏出物产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有效加氢处理条件下加氢处理原料;
在分隔壁塔分馏器的第一体积中分馏经过加氢处理的原料,以产生至少第一产物馏分、第一塔底馏分和被传送至所述分馏器上部未分隔体积的第一共同馏分;
将氢溶解在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塔底馏分中至接近溶解极限;
在具有连续液体环境的加氢裂化段中,在有效的加氢裂化条件下,加氢裂化所述部分的第一塔底馏分;并且
在分隔壁塔分馏器的第二体积中分馏经过加氢裂化的第一塔底馏分,以产生至少第二产物馏分、第三产物馏分和被传送至所述分馏器上部未分隔体积的第二共同馏分,
其中所述第二产物馏分相对于所述第一产物馏分具有至少一种改进的性质,并且所述第三产物馏分相对于所述塔底馏分具有至少一种改进的性质。
2.用于生产低硫馏出物产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有效加氢处理条件下加氢处理原料;
在第一加氢裂化段中在第一有效加氢裂化条件下加氢裂化经过加氢处理的原料;
在分隔壁塔分馏器的第一体积中分馏经过加氢裂化的原料,以产生至少第一柴油产物馏分和第一塔底馏分;
在具有连续液体环境的第二加氢裂化段中,在第二有效加氢裂化条件下,加氢裂化部分的所述塔底馏分;
在具有连续液体环境的脱蜡段中,在有效脱蜡条件下,对第一塔底馏分经过加氢裂化的部分进行脱蜡;并且
在分隔壁塔分馏器的第二体积中分馏经过加氢裂化、脱蜡的塔底馏分,以产生至少第二柴油产物馏分和第二塔底馏分,
其中所述第二柴油产物馏分相对于所述第一柴油产物馏分具有至少一种改进的低温流动性能,并且所述第二塔底馏分相对于所述第一塔底馏分具有至少一种改进的低温流动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将经过加氢处理的进料传送至所述分隔壁塔的第一体积之前,在连续气相环境中在有效加氢裂化条件下,加氢裂化经过加氢处理的进料。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效加氢裂化条件、第一有效加氢裂化条件、第二有效加氢裂化条件或其任何组合包括:约200℃至约450℃的温度,约5barg(约0.5MPag)至约300barg(约30MPag)的总压,约0.05hr-1至约10hr-1的LHSV,以及,当有关的加氢裂化段是在连续气相环境中时,为加氢裂化期间所消耗氢的约两倍至约十五倍的氢处理气体速率。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效加氢处理条件包括约0.3hr-1至约5.0hr-1的LHSV,约500psig(约3.4MPag)至约3000psig(约20.7MPag)的总压,约650℉(约343℃)至约800℉(约427℃)的温度,以及,当所述加氢处理段是在连续气相环境中时,提供的氢量是加氢处理期间所消耗氢的约两倍至约五倍的处理气体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部分的第一塔底馏分与来自于所述第一体积的柴油馏分、来自于所述第二体积的再循环柴油馏分以及来自于所述第二体积的再循环塔底馏分中的至少一种混合。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产物馏分的硫含量低于所述第一产物馏分的硫含量,并且其中所述第三产物馏分的硫含量低于所述第一塔底馏分的硫含量。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分隔壁的高度以使得所述第二产物馏分含有约1wt%或更低的对应于所述第一产物馏分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和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连续液相环境中在有效加氢操作条件下,对经过加氢裂化的第一塔底馏分进行加氢操作,所述加氢操作包括加氢处理、催化脱蜡、开环和/或加氢精制。
10.根据权利要求2和4-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效催化脱蜡条件包括:约280℃至约380℃的温度,约300psig(约2.1MPag)至约3000psig(约20.7MPag)的氢分压,和约0.1hr-1至约5.0hr-1的LHS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未经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277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