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茶提取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31022.9 | 申请日: | 2011-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4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真一;寺泽纪子;牧秀树;长尾浩二;早川智;前川浩一郎;佐藤刚;长田晃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小川香料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23F3/16 | 分类号: | A23F3/1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吴宗颐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绿茶 提取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容器装绿茶饮料等饮料赋予优异的香味的绿茶提取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绿茶为代表的茶饮料滋润了日常生活,是日本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近年来,茶所具有的抗氧化性受到瞩目,作为没有卡路里的健康饮品,绿茶饮料逐渐成为无糖饮料的代表。并且,最近,由于嗜好的多样化,市场上供应有各种茶饮料。
对于绿茶饮料来说,一般是将绿茶茶叶用水等水性溶剂提取而得到绿茶提取物,将该绿茶提取物进行浓度调整等而达到饮料浓度等后,密封入罐、PET瓶等密封容器后贩卖。但是,在用水性溶剂的提取中,不仅茶叶中所含的香气成分不能充分回收,而且由于在制造容器装绿茶饮料时所进行的加热杀菌而使优良的香味显著损失,这是目前的现状。绿茶饮料是非常重视作为品质的香味、特别是香气的饮料,因此,对于容器装绿茶饮料的香味的改善,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良方法。例如,作为捕集利用茶叶的香气成分的香味优良的茶提取物,可举出:由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获得的杀菌工序后仍然具有优良的香味或风味的茶提取物(专利文献1):将茶叶用温水浸渍或湿润的工序1,用水蒸汽提取工序1的茶叶、回收馏出液的工序2,用水提取工序2的馏出残渣、回收提取液的工序3,混合工序2的馏出液和工序3的提取液的工序4;以及,由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获得的茶末味道浓烈的具有甜味的茶提取物(专利文献2)等:将茶末放在温水中制成浆液,将该浆液用逆流接触装置(SCC)处理,回收香料的第1工序;另外将茶叶用温水提取,除去固体成分后,进行活性碳处理,然后通过过滤除去活性碳,得到茶提取液的第2工序;混合由第1工序得到的香料和第2工序得到的茶提取液的第3工序。
另一方面,作为可以向绿茶、乌龙茶、红茶等嗜好饮料赋予平衡良好的香味的新的香料,可举出:含有水蒸汽蒸馏嗜好饮料用原料而得到的香料(A)和向逆流接触装置(SCC)供给嗜好饮料用原料而得到的香料(B)、且相对于1重量份香料(A)以0.01~100重量份的范围含有香料(B)的新的香料(专利文献3)。另外,作为改善香味的茶饮料用添加剂,可举出:含有2,3-二乙基-5-甲基吡嗪、2-甲基吡嗪或3-乙基-2,5-二甲基吡嗪的具有强烈饮用感的茶饮料用添加剂(专利文献4)、含有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的具有高级茶叶的浓烈甜味的茶饮料用添加剂(专利文献5)、含有茶提取物的活性碳处理物的具有高级茶叶的浓烈甜味的茶饮料用添加剂(专利文献6)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41040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16700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3-33137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8-148604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7-167003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7-1670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现有技术虽然对改善容器装茶饮料的香味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再现沏泡高级绿茶茶叶时所感受到的像新茶那样的香甜而艳丽的绿色感。另外,虽然作为容器装绿茶饮料的原料可以使用高级绿茶茶叶,但是原料的价格昂贵,而且即使通过提取可以回收优良的香气,但是随后的加热杀菌也会造成香气下降或变化。因此,罐装的绿茶饮料或聚乙烯瓶装的绿茶饮料等容器装绿茶饮料,很难提供优良的丰富的香气。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容器装绿茶饮料用材料,其可用于制造即使在使用廉价的低级绿茶茶叶作为原料的情况下也能制造出具有高级绿茶茶叶所拥有的那样的香甜的优质的绿色感和艳丽的花香、且加热杀菌时的香气下降或减少少的容器装绿茶饮料。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提供改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香味的材料,研究了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小川香料株式会社,未经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小川香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10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