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由内燃机气缸盖和喷射阀构成的装置的减振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29849.6 | 申请日: | 201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1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J.法特;J.瓦格纳;R.韦伯;M.哈勒;R.库希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61/14 | 分类号: | F02M6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周志明,杨国治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燃机 缸盖 喷射 构成 装置 部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部件和一种带有减振部件的由内燃机气缸盖和喷射阀构成的装置。
为了把燃料喷入到内燃机燃烧室中,采用了喷射阀。燃料在汽油内燃机情况下以高达200巴的压力,而在柴油内燃机情况下以高达2000巴的很高的压力喷入到燃烧室中。在此所采用的用于内燃机的喷射阀对一些参数的精度提出了高要求,这些参数决定了燃料喷入到内燃机燃烧室中。此点尤为重要,因为发布了关于设置在汽车中的内燃机的允许的有害物质排放的日益严格的法律规定。这要求采取各种不同的措施来降低有害物质排放。
在内燃机工作期间,喷射阀受到大的机械负荷。因而在内燃机气缸盖中特别是出现喷射阀震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由内燃机气缸盖和喷射阀构成的装置,利用该装置能实现使得内燃机以低有害物质排放工作,且能实现由内燃机气缸盖和喷射阀构成的装置的简单的结构。
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得以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改进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减振部件,其被设计用于抑制在带有中央纵轴线的喷射阀与内燃机气缸盖之间传播的振动。该减振部件具有环形盘状的基体。减振部件具有至少一个牢固地与基体耦接的沿第一轴向方向突出于基体的第一接触区段和牢固地与基体耦接的沿与第一轴向方向相逆的第二轴向方向突出于基体的第二接触区段。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区段相距纵轴线具有径向间距,该径向间距不等于第二接触区段相距纵轴线的径向间距。术语“轴向方向”和“纵轴线”在此优选系指喷射阀的中央纵轴线。
本发明的减振部件(44)优选应用于一种带有内燃机气缸盖、喷射阀和减振部件的装置,该气缸盖具有内凹和在该内凹中构造的梯阶,该喷射阀带有中央纵轴线且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内凹中。该减振部件在此优选在内凹中轴向地布置在喷射阀与梯阶之间。
减振部件特别是被设计用于抑制在喷射阀与气缸盖之间沿纵轴线方向传播的振动。
这种减振部件具有的优点是,能把喷射阀的轴向移动转变为减振部件的内部运动,这种内部运动仅以较小的程度或者甚至根本就不会传递到气缸盖上。因此,减振部件利用其构造形式能有利地引起力线的转向。由此能实现使得内燃机产生小的噪声。减振部件的另一有利的效果在于,能改变特别是由气缸盖与喷射阀构成的减振系统。由此可以实现使频率移动至能让人容忍的频域内。此外,由喷射阀产生的震动在该频域内会与由燃烧和装配产生的噪声叠加。还能实现要么提高单位面积压力,要么减小喷射阀的预应力。通过对减振部件的相应设计,还能实现补偿气缸盖和喷射阀的不同的膨胀系数。这可以导致在整个温度范围内恒定的预应力。
根据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减振部件具有两个牢固地与基体耦接的沿第一轴向方向突出于基体的第一接触区段。第二接触区段相距纵轴线的径向间距的大小介于这些第一接触区段相距纵轴线的径向间距的大小之间。这具有的优点是,除了减振特性外,还能实现减振部件的很好的密封特性。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接触区段至少逐段地围绕中央的纵轴线呈圆环形地构造。这具有的优点是,能在减振部件的整个圆周范围内实现良好的振动抑制,以及能实现减振部件的良好的密封特性。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减振部件被构造成盘形弹簧。这具有的优点是,减振部件具有简单的结构,该结构带有两个接触区段,这些接触区段相距纵轴线具有不同的径向间距,以及在作为一方面的减振部件与作为另一方面的喷射阀和构造在内凹中的梯阶之间具有小的接触面,由此能良好地抑制喷射阀的振动传递到气缸盖上。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喷射阀具有夹紧部件,该夹紧部件用于把喷射阀夹紧在内凹中。减振部件一体地与该夹紧部件耦接。由此可以实现良好地抑制振动,以及实现减振部件的特别好的密封特性。
下面参照示意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内燃机示意图;
图2示出喷射阀和内燃机气缸盖的一部分;
图3A和3B为减振部件的俯视图和纵剖视图;
图4A和4B为减振部件的俯视图和纵剖视图;
图5示出被构造成盘形弹簧的减振部件的实施方式;
图6示出被构造成盘形弹簧的减振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7示出被构造成盘形弹簧的减振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8示出与夹紧部件耦接的减振部件的实施方式;
图9示出与夹紧部件耦接的减振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0示出与夹紧部件耦接的减振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98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