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80027481.X | 申请日: | 2011-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7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 发明(设计)人: | 榊原孝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榊原孝一 |
| 主分类号: | B60C27/04 | 分类号: | B60C27/04;B60C27/06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轮胎 防滑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要附接到车辆用轮胎的防滑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下文PTL)例如公开了一种防滑装置,其中车辆的轮胎配合到具有U形横截面的防滑体中。两个或更多个防滑体沿着轮胎的周方方向布置以彼此连接。该两个或更多个防滑体以圆环方式附接到轮胎。当将防滑装置从轮胎拆除时,将防滑体彼此分离从而从轮胎释放。
每一个具有U形横截面的防滑体均具有:横跨轮胎的接地表面的横跨部;沿着轮胎的外侧表面设置的外侧部;以及沿着轮胎的内侧表面设置的内侧部。
防滑体的外侧部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处附接有相应的连接部件。当连接防滑体时,在每个防滑体的后侧处的连接部件与在后面下一个防滑体的前侧处的连接部件以可分离方式彼此相连。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
日本专利No.3557464
[PTL2]
日本专利No.3718779
[PTL3]
日本未申专利申请公布No.2007-290627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这种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中,期望可使用性对于用连接部件将防滑体连接是容易的。还期望可使用性对于用连接部件将已连接的防滑体分离是容易的。
期望连接部件在它们的结构上得以简单化并且易于生产。
此外,车辆用轮胎的外径由于在使用期间接地表面的磨耗而减小。因此更换的轮胎具有更大的外径。因此,期望的是,如果轮胎的外径改变,则可以使用防滑装置。
原始想法
1.连接部件被制成为插入类型,诸如由杆和管制成。
每个连接部件被制成包括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并且被设计成使得杆状连接部件可以配合到或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中。这允许连接可使用性和分离可使用性得以简单化。而且,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可以容易地分别由杆材料和管状材料制成。结构因此得以简化。
杆状连接部件的附接端附接到每个防滑体的前侧和后侧中的一侧。管状连接部件的附接端附接到防滑体的前侧和后侧中的另一侧。杆状连接部件被允许从管状连接部件的端部开口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中。
管状连接部件附接有操作构件。操作构件被构造成使得彼此平行布置的附接杆和连接杆由操作杆连接,因此具有钩形状。附接杆被制成为长于连接杆。可以通过弯曲或折叠一个杆材料或通过连接多个杆材料,而容易地制造操作构件。
附接孔和连接孔形成在管状连接部件中,以在横向方向上贯通该管状连接部件。附接孔和连接孔分别位于管状连接部件的附接端侧和自由端侧处。
通过将附接杆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附接孔中并且将连接杆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而导致操作构件能够在管状连接部件的横向方向上运动。操作构件被构造成使得:当操作杆被导致向前移动远离管状连接部件时,连接杆被从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拔出。操作构件还被构造成使得:当该操作杆被导致向后移动以接近管状连接部件时,连接杆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以横跨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附接杆被构造成在向前移动和向后移动期间均保持插入在管状连接部件的附接孔中。弹性构件被设置为用于对操作构件施加向后移动力。
连接孔被形成在该杆状连接部件中,以在横向方向上贯通该杆状连接部件。
当将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彼此连接时,诸如通过用手拉动操作杆而导致操作构件抵着弹性构件向前移动,并且连接杆被从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抽出。在连接杆被抽出的状态下,将杆状连接部件配合到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中。然后弹性构件的弹性力导致操作构件向后移动,并且将连接杆插入到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这允许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彼此连接。
当使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彼此分离时,诸如通过用手拉动操作杆而导致操作构件抵着弹性构件向前移动,并且将连接杆从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拔出。在连接杆被拔出的状态下,将杆状连接部件从管状连接部件拔出。因此,将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分离。
2.连接部件被制成为连接部件的连接总长度是可调整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榊原孝一,未经榊原孝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74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