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80026643.8 | 申请日: | 201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7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 发明(设计)人: | 冈本丰;E·德拉克;E·尼尔森;B·皮普科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1/36 | 分类号: | B60R2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金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囊装置,在该气囊装置中,将折叠金属管并用端盖封闭两端部而成的气囊安装于前立柱的安装面,由充气机产生的气体使所述气囊沿所述前立柱展开以保护行人。
背景技术
从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知如下行人保护气囊装置,即:在覆盖汽车前立柱的前表面的立柱装饰件的内侧收纳折叠好的布制的气囊,在与行人碰撞时向气囊供给由充气机产生的气体,由此使气囊从立柱装饰件断裂的间隙沿前立柱的前表面展开以保护行人。
此外,从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知如下行人保护用冲击吸收结构,即:将覆盖汽车前立柱的前表面的立柱装饰件经由连杆式的立柱驱动机构支承在立柱骨架构件上,在与行人碰撞时由立柱驱动机构使立柱装饰件从立柱骨架构件浮起,由此使立柱装饰件能够承受撞击从而吸收碰撞能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839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821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中,由于气囊是布制的,因此难以长时间维持展开状态,有可能无法根据行人撞上前立柱的时机来发挥充分的冲击吸收效果。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发明中,将立柱装饰件能够移动地支承于立柱骨架构件上的连杆式的立柱驱动机构的构造很复杂,存在部件数量增加从而成为成本增高的主要原因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人通过日本特愿2009-224381号,已经提出了将代替以往布制气囊的金属制的气囊以折叠状态配置于前立柱并通过由充气机产生的气体使该气囊向车身外方展开的气囊装置。
该气囊装置的气囊是用端盖封闭折叠好的金属管的两端部而成的,由于这些端盖由螺栓固定于前立柱的安装面,因此在气囊通过充气机产生的气体而膨胀时,其两端部的端盖不能向远离前立柱的安装面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由于气囊的两端部有可能与安装面干涉导致膨胀不完全、或气囊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以弯曲成远离前立柱的安装面的形状膨胀,因此所述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与所述安装面相对的部分有可能被压缩而弯曲,从而有可能无法得到气囊的稳定的展开形状。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使金属制的行人用气囊的展开形状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气囊装置,在该气囊装置中,将折叠金属管并用端盖封闭两端部而成的气囊安装于前立柱的安装面上,通过由充气机产生的气体使所述气囊沿所述前立柱展开以保护行人,该气囊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经由支架将所述气囊的从所述端盖朝向该气囊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和比所述端盖更靠所述气囊的长度方向外侧的所述安装面连接起来,由此将所述气囊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特征在于,所述规定距离为所述气囊展开后的直径的二分之一以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三特征在于,所述规定距离与所述气囊展开后的直径大致相等。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一~第三任一项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四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被固定于所述安装面上的第一固定部、被固定于所述气囊上的第二固定部、及连结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连结部,且所述支架形成为曲柄状,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四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五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带状的金属板构成,沿所述支架的两侧缘形成有弯折凸缘。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六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两端部和所述端盖以在该气囊展开时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结合。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六特征的基础上,第七特征在于,在所述气囊的两端部形成有在该气囊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长孔,固定于所述端盖上的轴构件贯穿所述长孔。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七特征的基础上,第八特征在于,在折叠状态的所述气囊的外表面和所述端盖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沿所述轴构件的方向的间隙,所述气囊的两端部以消除所述间隙的方式展开。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六~第八任一项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九特征在于,在折叠状态的所述气囊中,朝向车身前后方向的面是平坦的,朝向车身左右方向的面被蜿蜒折曲状地折叠。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气囊装置,在所述第六~第九任一项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十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形成为具有供折叠状态的所述气囊的端部插入的开口的箱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66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气抽油泵
- 下一篇:一种高压柱塞泵密封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