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溶化胶原纤维棉球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25499.6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6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矢口朋彦;中崎真悟;铃木纯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绿北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1F4/00 | 分类号: | D01F4/00;D01D5/06;A61K8/65;A61Q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於毓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化 胶原 纤维 棉球 | ||
1.一种可溶化胶原纤维棉球,其特征在于,含有将可溶化胶原纤维切断后所得到的重量为3~20mg的纤维束,所述可溶化胶原纤维由成分为可溶化胶原66~87重量%、缓冲盐含量2~6重量%、水分含量10~22重量%以及残留亲水性有机溶剂存在量痕量~6重量%的组合物所构成,以上合计为100重量%,所述可溶化胶原纤维的平均纤度为3~10dtx,由形成有波纹的形状形成,在长度方向上以均匀的状态分布着所述组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化胶原纤维棉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盐选自柠檬酸钠、乳酸钠以及磷酸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溶化胶原纤维棉球,其特征在于,可溶化胶原纤维棉球经过如下工序得到:
(i)将含有不溶性胶原纤维的皮片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分解所得的生成物进行中和脱盐处理,在将经中和脱盐的皮片分离后,取出等离子点为pH5.0以下的可溶化胶原水溶液的工序以及使上述可溶化胶原水溶液在缓冲剂的存在下为pH高于等离子点的pH6.0~7.5来调制成为可溶化胶原纤维原料的可溶化胶原水溶液的工序;
(ii)将由上述(i)所得的可溶化胶原水溶液在有机溶剂中吐出为丝状来将可溶化胶原纺丝成纤维束,通过将经纺丝的可溶化胶原纤维束进行卷取来进行延展,使经延展的上述可溶化胶原纤维束处于浸渍在亲水性有机溶剂中的状态的工序;以及
(iii)使上述(ii)的可溶化胶原纤维束通过夹辊,作为所含的水分以及亲水性有机溶剂浓度得以降低的可溶化胶原纤维束而导入干燥用管内,在管内通过流动30℃以下的RH70%以下的无菌空气而形成空气移动层,通过空气移动层将可溶化胶原纤维束在管内持续移动来使其干燥,取出至管外,使可溶化胶原纤维束干燥,并开纤来制造目标可溶化胶原纤维的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溶化胶原纤维棉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溶化胶原纤维经过如下工序得到:
(i)将含有不溶性胶原纤维的皮片通过蛋白质分解酶(蛋白酶)进行分解并取出等离子点为7~8的可溶化胶原水溶液的工序、在上述可溶化胶原水溶液中添加碱使得pH为9~10,通过羧酸酐将可溶化胶原琥珀酰化且等离子点为5以下,使可溶化胶原沉淀并进行分离,并在缓冲剂的存在下添加碱使得pH为高于等离子点的pH6.0至7.5来调制成为可溶化胶原纤维原料的可溶化胶原水溶液的工序;
(ii)将由上述(i)所得的可溶化胶原水溶液在有机溶剂中吐出为丝状来将可溶化胶原纺丝成纤维束,通过将经纺丝的可溶化胶原纤维束进行卷取来进行延展,使可溶化胶原纤维束处于浸渍在亲水性有机溶剂中的状态的工序;以及
(iii)使由上述(ii)所得的可溶化胶原纤维束通过夹辊,作为所含的水分以及亲水性有机溶剂浓度得以降低的可溶化胶原纤维束而导入干燥用管内,在管内通过流动30℃以下的RH70%以下的无菌空气而形成空气移动层,通过空气移动层将可溶化胶原纤维束在管内持续移动来使其干燥,取出至管外,使可溶化胶原纤维束干燥,并开纤来制造目标可溶化胶原纤维的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溶化胶原纤维棉球,其特征在于,上述进行开纤来制造目标可溶化胶原纤维的工序,通过进行开纤以成为絮状并由把持部件来采集必要量来进行。
6.一种可溶化胶原纤维棉球,其特征在于,是将可溶化胶原纤维的束形成为球状所形成的棉球;
所述可溶化胶原纤维由成分为可溶化胶原66~87重量%、缓冲盐含量2~6重量%、水分含量10~22重量%以及残留亲水性有机溶剂存在量痕量~6重量%的组合物构成,以上合计为100重量%;
所述可溶化胶原纤维的直径为3~25mm、重量为3~20mg,平均纤度为3~10dtx、长度为1~20cm,由形成有波纹的形状所形成,上述成分的组合物在纤维的长度方向上以均匀状态分布;
所述棉球的体积密度为4.0~8.0mg/cm3,棉球的直径为3~25mm,棉球内部各可溶化胶原纤维的一部分相互络合,其余部分以分离的状态分布于棉球内部的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溶化胶原纤维棉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盐选自柠檬酸钠、乳酸钠以及磷酸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绿北洋株式会社,未经绿北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549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色防止剂生产用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有机肥料生产用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