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的喹吖啶酮颜料组合物及喹吖啶酮微粒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22643.0 | 申请日: | 201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4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前川昌辉;本田大介;榎村真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M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B67/20 | 分类号: | C09B67/20;C09B67/02;C09B67/04;C09B67/10;G02B5/2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贾成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喹吖啶酮 颜料 组合 微粒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的喹吖啶酮颜料组合物及喹吖啶酮微粒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喹吖啶酮或喹吖啶酮类,为在涂料、喷墨油墨、滤色器、调色剂等宽广的领域中使用的红紫色或品红色的有机颜料。不仅作为色料的着色力、透明性、显色力等的色特性优异,而且耐水性、耐热性、耐光性、耐候性等的耐久性优异,因此在产业上许多领域中被使用。
作为品红色的分光特性,吸收波长区域380~780nm的可见区域中的中波长区域(约500~600nm),对于其它区域的光,需要透射或反射。作为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在品红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中,作为品红色的染料,将在500~580nm上具有最低透射率、其透射率为15~20%时、具有波长450nm中的透射率大于50%且低于70%、600nm中的透射率为70%以上的透射曲线作为品红色的染料的要求分光特性。在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的染料的情况下,即使在作为涂料、涂膜、油墨使用时虽然也容易得到接近于理想的分光特性,但一般而言,染料与颜料相比,耐水性、耐热性、耐光性、耐候性等的耐久性差,因此不能确保长期稳定性的情况很多。喹吖啶酮颜料的耐久性优异,但染料为利用分子的着色,与此相对,颜料为利用固体(结晶)的着色,因此,根据粒子的大小,不能忽视光的散射,透射·吸收·反射等的分光特性产生大的变化。因此,期望具有耐久性、且具有与上述品红色的要求分光特性同等的分光特性的喹吖啶酮颜料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的一例,可举出颜料的微粒化。通过缩小颜料的粒径至可以忽视光的散射的区域,可以提高透明性、着色力。作为微粒化的方法,报告有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那样的用珠粒、无机盐类进行处理的所谓溶剂研磨(ソルベントミリング)法或溶剂盐(ソルベントソルト)法。
但是,在溶剂研磨、溶剂盐研磨法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平行地进行结晶成长和粉碎,因此不仅需要很大的能量,而且对喹吖啶酮颜料强的力起作用,色调、透明性、分光特性、耐久性等作为颜料纳米粒子所期待的特性不显现。
另外,如专利文献3中所示的那样,由本申请申请人提案有在可以接近·分离的处理用面间通过使颜料析出的颜料纳米粒子的新的制造方法,但对于喹吖啶酮颜料的纳米粒子的具体的方法没有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3449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表2007-512397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WO2009/008388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喹吖啶酮颜料组合物及其喹吖啶酮微粒的制造方法,所述喹吖啶酮颜料组合物含有具有耐久性、且具有与上述品红色的要求分光特性同等的分光特性的喹吖啶酮微粒。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含有至少1种喹吖啶酮微粒的喹吖啶酮颜料组合物,所述喹吖啶酮微粒的特征在于,在350~800nm中的透射光谱中,透射率的最高(Tmax1)和最低(Tmin)之差(Tmax1-Tmin)为80%以上,且350~580nm中的透射率的最高(Tmax2)和最低(Tmi n)之差(Tmax2-Tmin)为30%以上。
本发明的第2方式提供含有至少1种喹吖啶酮微粒的喹吖啶酮颜料组合物,所述喹吖啶酮微粒的特征在于,在350~800nm中的透射光谱中,透射率的最高(Tmax1)和最低(Tmi n)之差(Tmax1-Tmi n)为80%以上,且350~500nm中的透射率达到最高的波长(λmax)低于430nm。
本发明的第3方式提供本发明的第1或第2方式涉及的喹吖啶酮颜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喹吖啶酮微粒由无取代喹吖啶酮或2,9-二甲基喹吖啶酮内的至少1种构成。
本发明的第4方式提供本发明的第1~第3的任意的方式涉及的含有喹吖啶酮微粒的喹吖啶酮颜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可以接近·分离、且相对地进行位移的处理用面之间供给被处理流动体,通过含有该被处理流动体的供给压力和在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面之间施加的压力的向接近方向的力和向分离方向的力的压力的平衡,将处理用面间的距离维持为微小间隔,通过将该被维持为微小间隔的2个处理用面间作为被处理流动体的流路,被处理流动体形成薄膜流体,在该薄膜流体中以微粒的方式生成上述喹吖啶酮微粒。
本发明的第5方式提供本发明的第1~第4的任意方式涉及的含有喹吖啶酮微粒的喹吖啶酮颜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喹吖啶酮微粒的形状为大致球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M技术株式会社,未经M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2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