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孔膜、该膜的生产方法、以及该膜作为电池隔膜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12661.0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4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菊池慎太郎;松田洋一;山田一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电池隔膜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9/28 | 分类号: | C08J9/28;C08L23/04;C08L23/10;H01M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孔 生产 方法 以及 作为 电池 隔膜 应用 | ||
1.一种膜,含有≥1.0重量%的聚乙烯和4.0重量%~20.0重量%的Mw≥5.0×105、且ΔHm≥80.0J/g的聚丙烯,所述重量百分数基于膜内聚合物的重量;其中,所述膜是微孔膜且其厚度≤12.0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中,所述聚丙烯的量基于所述膜的重量在4.5重量%~15.5重量%的范围内,并且,所述膜的厚度为≤10.0μ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其中,所述膜具有≥145.0℃的熔化温度和≤2.5秒/μm的标准化电解质亲合力。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其中,所述膜的孔隙率为20%~80%、标准化透气度为≤50.0秒/100cm3/μm,且标准化针戳穿强度为≥2.5×102mN/μm。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其中,所述聚丙烯含有≥90.0重量%的全同立构聚丙烯,所述全同立构聚丙烯的Mw≥6.0×105、MWD≤8.5且ΔHm≥90.0J/g,所述重量百分数基于聚丙烯的重量。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膜,其中,(i)所述聚乙烯含有Mw<1.0×106的第一聚乙烯和Mw≥1.0×106的第二聚乙烯;(ii)所述第一聚乙烯以69.5重量%~90.5重量%范围内的B1量存在;(iii)所述第二聚乙烯以5.0重量%~15.0重量%范围内的B2量存在;所述重量百分数都基于膜内聚合物的重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膜,其中,基于膜内聚合物的重量,所述第一聚乙烯的量在72.0重量%~90.0重量%的范围内,所述第二聚乙烯的量在5.0重量%~20.0重量%的范围内,且所述聚丙烯的量在5.0重量%~8.0重量%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其中,所述第一聚乙烯的Mw在4.0×105~6.0×105的范围内,且MWD在3.0~10.0的范围内;所述第二聚乙烯的Mw在1.0×106~3.0×106的范围内,且MWD在4.0~15.0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膜,其中,所述第一聚乙烯的末端不饱和度的量<0.20每1.0×104个碳原子。
10.一种电池隔膜,含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孔膜。
11.一种生产微孔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稀释剂和聚合物的混合物挤出,所述聚合物含有A1量的聚乙烯和A2量的聚丙烯,其中,A1≥1.0重量%,且A2在4.0重量%~20.0重量%的范围内,重量百分数都基于聚合物-稀释剂混合物中的聚合物重量;
步骤(2):将所述挤出物在至少一个平面方向上拉伸;以及
步骤(3):从拉伸挤出物中除去稀释剂的至少一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聚合物-稀释剂混合物中的聚合物重量,A1在84.5重量%~95.5重量%的范围内,并且,所述聚乙烯的Mw<1.0×106。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i)A2在4.5重量%~15.5重量%的范围内;(ii)所述聚丙烯含有基于聚丙烯的重量为≥90.0重量%的全同立构聚丙烯,所述全同立构聚丙烯的Mw≥6.0×105、MWD≤8.5且ΔHm≥90.0J/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电池隔膜株式会社,未经东丽电池隔膜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266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