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气体混合设备混合效果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7127.3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6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为群;叶志一;王宇石;李碧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5/04 | 分类号: | B01F5/04;B01F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气体 混合 设备 效果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混合设备,特别是一种提高气体混合设备混合效果的结构。
背景技术
气体混合设备是炼油、石化、化工、医药等行业常用的化工设备,特别是在气相氧化反应中。氧气需要与可燃的有机物气体混合后进入反应器,而有机物气体与氧气的比例受爆炸极限的限制,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在混合的一瞬间,如果混合器混合效果不佳,出现较大范围局部氧浓度处于爆炸范围的情况,会给装置运行带来不安全因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气体混合设备混合效果的结构,主要解决现有气体混合设备在使用时流体流动存在死角,造成局部混合不佳的问题,特别是在气相氧化反应中氧气与可燃的有机物气体混合不均可能造成较大范围的局部浓度处于爆炸范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提高气体混合设备混合效果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管道、管道内环形分布管与环形分布管上的喷孔;所述的环形分布管通过分配管与进气管连接;所述的管道内设有一个或多个环形分布管。
所述的提高气体混合设备混合效果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环形分布管在一个平面。
所述的提高气体混合设备混合效果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环形分布管不在一个平面。
藉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大气量流体直接通过管道,消除了流体转向存在死角、涡流的问题,小气量气体通过喷孔高速喷出,在出口与大气量的主气流相遇,两种流体接触后形成强烈湍流,有效地提高了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气体混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气体混合设备混合效果的结构。如图所示:它包括管道1,一个或多个环形分布管2与喷孔3,环形分布管2通过分配管4与进气管5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设计特点是。
1. 主气流直接通过管道,消除了流体转向存在死角、涡流的问题。管道直径应保证主气流有适当的流速。
2、待混合的小气量气体通过进气管、分配管、环形分布管和喷孔喷出。喷孔数量与直径应根据气量经过计算确定。气体应以高速喷出,提高湍流程度,保证混合效果。
3、环形分布管处于高速气流中,应根据设备直径妥善考虑支撑,防止引起振动和损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气体混合设备包括为各种目的使用的气体混合设备。
以下通过一实施例来进一步介绍本实用新型。
某气相氧化反应,采用DN 700的管道。氧气进口管直径DN 100,共设置三个环形分布管,外环采用DN 65的管子弯制,环径520 mm,顺气流方向开有30个Φ7的喷孔;中环采用DN 40的管子弯制,环径300 mm,顺气流方向开有16个Φ7的喷孔;内环采用DN 25的管子弯制,环径120 mm,顺气流方向开有6个Φ6的喷孔。
通过使用上述实用新型结构,消除了流动死角,改善了气体混合器的混合效果,避免了局部混合不均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危险。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71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验上磁力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气过滤器及应用其的空气净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