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伞撑式汽车防滑多功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3643.9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8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覃正;黄在鑫;覃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正;黄在鑫;覃昕 |
主分类号: | B60B15/00 | 分类号: | B60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伞撑式 汽车 防滑 多功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防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伞撑式汽车防滑多功能装置。此装置同车轮紧固,一方面能很好解决汽车防滑问题,同时紧急情况下可作为备用车轮使用。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北方,一旦进入冬季,积雪和冰层便会覆盖在路面上,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由于车轮同路面的摩擦力减小,从而容易发生打滑现象,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汽车在不平整的路面上、泥泞的道路上行驶、爬坡等情况也经常会因为车轮同路面的摩擦力不够而发生打滑现象。传统的汽车防滑措施是使用防滑链或防滑绳,这种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汽车打滑问题,但防滑链安装过程繁琐、耗时、耗力,并且链条会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巨大噪声,同时钢质地的链条容易将路面压坏。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后来发明出了很多种取代防滑链的装置,但大多装置因具有不宜安装、结构繁琐、操作麻烦、成本高等问题而未能获得广泛应用。同时,当汽车在野外行驶易爆胎,遇到这种情况,本装置可充当应急临时车轮。本实用新型通过同车轮体巧妙结合,使用紧凑而巧妙的结构解决了防滑装置拆装卸繁琐、噪声高、操作麻烦以及汽车突发爆胎应急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传统及诸多汽车防滑装置所出现的拆装卸困难、操作繁琐、成本高等问题,同时必要时充当汽车备用轮胎,本实用新型巧妙地紧固在汽车轮胎外侧,使用简单的推拉操作将机构展开和收缩,有效解决了防滑装置装卸困难、操作过程繁琐、成本高等问题,同时提高了防滑装置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伞撑式汽车防滑多功能装置,包括装置骨架、中轴、底座及推拉轴等几部分,其特征在于,底座通过螺栓同轮胎紧固,装置骨架套于中轴之上,所述的装置骨架包括防滑块、减震弹簧、连接轴、连接杆、支撑杆、六角多向连接轴几部分,六角多向连接轴通过螺栓分别连接六个连接杆,连接杆通过螺栓同连接轴连接,连接轴另一端分别连接左右两个减震弹簧,减震弹簧通过螺旋与防滑块连接,连接轴与连接杆之间可以进行与车轮侧面相垂直方向折叠,连接轴同时与连接在底座上的支撑杆连接,所述推拉轴包括推拉把手、中轴、套在中轴外侧的弹簧等部分,中轴一端与把手紧固,另一端有凹槽,当握住把手向里推时,六角多向连接轴被向里推,弹簧被压缩,此端被周围的六个卡块卡住,从而阻止中轴被弹出,当把手旋转时,中轴也会随之旋转,弹簧伸张,从而迫使六角多向连接轴推向外侧。通过以上推拉操作,在进行推操作时装置骨架的外围半径最大,从而使防滑块紧压地面起到防滑效果,同时可充当备胎,在进行拉操作时装置骨架的外围半径最小,此装置不再起作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汽车防滑装置安装复杂、可靠性低、防滑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性,此装置不仅可用于雪地、冰地等路面,同样也可用于越野、爬坡等情景,从而使汽车的防滑功能得到较大程度加强。同时一旦遇到汽车轮胎损坏等问题,本装置展开可充当备用轮胎。
附图说明
图1为装置处于未使用(把手被提起)状态下结构图;
图2为装置处于使用(把手被推下)状态下结构图;
图3为中轴结构图;
图4为装置整体结构拆散图;
图5为防滑块结构图;
图6为减震弹簧结构图;
图7为把手内侧结构图;
图8为中轴结构图;
图9为底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此时为装置工作状态,此伞撑式汽车防滑多功能装置,其中底座17通过螺栓16紧固在汽车轮胎一侧,把手27同中轴24通过螺旋28紧固,中轴24外侧套有弹簧23,22通过螺栓21紧固在底座17外侧,梯形柱状卡块20放置于22内部,外侧填塞弹簧19,螺母18同22紧固,六角多向连接轴26同六个连接轴8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杆8经过螺旋同连接轴6连接,连接轴6通过左右两个弹簧4连接至防滑块2,连接轴6通过螺旋同支撑杆10连接,支撑杆10另一端连接至底座。
如图1所示,弹簧23处于伸张状态,六角多方向连接轴26被推向外侧,同其连接的连接轴8一端同时被拉出,支撑杆10发生倾斜,同连接轴6连接的另一端沿着半径方向向圆心收缩,同时弹簧4及防滑快2也收缩,此时整个结构的外圈半径缩小。
如图3所示,弹簧23套在中轴24外侧,中轴24侧一端通过六角多方向连接轴26连接至把手27,螺旋28紧固在螺孔25上,中轴24另一端同梯形柱状卡块20接触,当中轴24被推入底座17内部时,弹簧23被迫压缩,梯形柱状卡块20被向上推,直至卡住中轴24一端的凹槽。
装置使用时,如图2所示,通过将把手27向里推,迫使六角多方向连接轴26向里运动,弹簧23被压缩,中轴24向里运动,直至中轴24的凹槽被梯形柱状卡块20卡住,与此同时连接杆8推动连接轴6、弹簧4、防滑块2、支撑杆10向外侧运动,最终将整个装置展开。停止使用装置时,转动把手27,直至梯形柱状卡块20可以通过中轴一侧的凹槽29,此时梯形柱状卡块20将不会阻止中轴向外侧运动,于是弹簧23自然恢复,推动六角多方向连接轴26向外侧运动,连接杆8拉动连接轴6、弹簧4、防滑块2向圆心收缩,最终处于静止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正;黄在鑫;覃昕,未经覃正;黄在鑫;覃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36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