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尘微动开关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39995.0 | 申请日: | 2011-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4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安;赵自和;黎乾文;吴彪;黄云辉;胡娟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思维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13/52 | 分类号: | H01H13/52;H01H13/06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戚东升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尘 微动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尘微动开关,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微动开关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微动开关一般由常闭端子、常开端子、壳体、静触点、动触点、拉簧、动簧片、按键等组成,工作原理如下:通过按键的向下位移动作压迫拉簧,拉簧带动动簧片,动簧片上的动触点与常开端子的静触点接触导通,按键的向下力消失后,拉簧复位,动簧片上的动触点就与常闭端子的静触点接触。
微动开关可分为普通型、防水型及防尘型,其中防尘开关介于普通型和防水型之间,普通的微动开关由于受结构设计的局限性,只能用于正常的使用环境中。然当周边使用环境变的恶劣时,如遇到多尘埃时,微动开关由于不具备防尘功能,开关内金属构件,就会因此受到影响,使得开关接触电阻变大,甚至不通电或短路等。而防水型微动开关由于其防护级别高,无论从部件材质及结构方面要求严格,造成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防尘微动开关,其达到防尘IP50级别,同时生产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尘微动开关,包括壳体及其内的拉簧、动簧片、静触点、动触点,拉簧设置于支架上并由按键控制,拉簧与动簧片连接,常闭端子和常开端子内端分别置有与动簧片上动触点接触或分离的静触点,支架、常闭端子和常开端子的外端分别延伸至壳体外形成接线端子,且接线端子与壳体贯穿孔结合处填封防水胶以防止尘埃颗粒进入到壳体内。
进一步,所述的壳体由基基座和盖板组成,基座的周边设有环形槽,盖板相配合的突起扣合于基座的环形槽内,且基座的环形槽外侧壁顶端面与盖板持平。
进一步,所述的基座环形槽内侧壁与盖板配合的凹陷密封。
进一步,所述的按键顶端露于盖板上,且按键与盖板贯穿孔机械配合密封。
本实用新型是在开关的接线端子与壳体贯穿孔结合处点胶,而在按键与盖板结合处及盖板与基座结合面均采用机械配合方式达到防尘效果,从而节约了成本,同时能达到防尘IP50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图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防尘微动开关,包括壳体及其内的拉簧2、动簧片9、静触点7、动触点8,拉簧2设置于支架3上并由按键10控制,拉簧2与动簧片9连接,常闭端子6和常开端子5内端分别置有与动簧片上动触点8接触或分离的静触点7,支架3、常闭端子6和常开端子5的外端分别延伸至壳体外形成接线端子,且接线端子与壳体贯穿孔结合处填封防水胶11以防止尘埃颗粒进入到壳体内。所述的壳体由基座4和盖板1组成,基座4的周边设有环形槽40,盖板相配合的突起扣合于基座的环形槽内,且基座的环形槽外侧壁顶端面与盖板持平。所述的基座4环形槽内侧壁与盖板配合的凹陷密封。所述的按键10顶端露于盖板,且按键与盖板贯穿孔机械配合密封。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开关经点胶后表面美观,无漏胶、胶不干、结合强度差等缺陷;
2、开关操作弹跳灵敏,机构灵活,无卡滞现象;
3、OF:250gf(Max);RF>60 gf;
4、接触电阻:≤30mΩ(初始值);绝缘电阻:≥100 MΩ(500VDC);耐电压:端子这间,AC1000V/1min,端子与外壳间:AC1500V/min;
5、防护等级:IP50;
6、点胶固化后,端子能承受3Kg的纵向推拨力而无松动和松脱现象;
7、产品性能符合GB15092.1-2010、IEC61058-1、UL1054标准。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思维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思维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99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镜镜腿及眼镜
- 下一篇:一种3D显示模组及3D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