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2003.3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9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唐书斌;宋峰;郑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市同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E02D5/5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瞿网兰 |
地址: | 22401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之间 机械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桩的连接结构,尤其是一种抗压和抗拔性能要求高的桩与桩之间的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预制桩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桩基材料,它包括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预制实心方桩。目前,上述桩基材料在生产时已改变了以往现场浇筑的制作方法,多采用质量有保证的工厂车间流水线生产工艺。
混凝土桩是一种长径比很大的细长构件。制作时两端常使用端板,主要目的有:一、在制作预应力桩时,使整根桩所有钢筋束整体、平均张拉;二、加强桩端的强度,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三、桩与桩焊接连接时使用。
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桩与桩之间的连接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艺,该工艺对单桩抗拔和桩基础的抗压影响较大。目前,该连接方式主要是在施工现场通过焊接端板进行连接,对于预制方桩还可以在桩的四个角用角钢补强焊接,增强桩与桩连接的可靠性。但这些方法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主要有:1、施工工艺质量不易控制,焊接的质量很难进行力学检测;2、现场施工不定因素较多,施工困难,工人劳动强度大,焊接质量不易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桩与桩之间主要通过焊接连接存在的连接强度低,劳动强度大,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实用新型一种纯机械连接,无需焊接作业即可满足使用要求的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桩与桩之间的纯机械连接结构,它包括上桩端头板1和下桩端头板2,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桩端头板1和下桩端头板2不相对的一面上对称焊接有上连接件3和下连接件4,所述的上连接件3和下连接件4的两端均加工有内螺孔,上连接件3和下连接件4的对应端均通过各自的接桩螺栓5与接桩拉板6相连,从而通过接桩拉板6实现上桩端头板1和下桩端头板2的连接,也即实现了桩与桩的连接。
所述的上桩端头板1上的上连接件3呈十字形、井字形或平行线布置,相应地所述的端头板2上的下连接件4也呈十字形、井字形或平行线布置。
所述的上连接件3为圆钢结构或钢板等其他结构的钢材,所述的下连接件4也为对应为圆钢结构或钢板等其他结构的钢材。
所述的上桩端头板1和下桩端头板2同为与桩体相配的带孔方板、不带孔方板或带孔圆板,所述的带孔方板或带孔圆板的孔为光孔或螺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法有利于增强桩与桩之间连接的质量。
2、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人劳动效率,提高了工人劳动安全系数。
3、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得桩材抗拔性能显著提高,可以使桩与桩的连接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端头板的结构示意图。其外观形状可以是各种形态,可以是空心板(如图1a);也可以是实心板(如图1b);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如图c)。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焊接了连接件(即桩内抗拉圆钢)的端头板表面的连接件的分布图,连接件可以设置1根或多根,但要均匀对称分布。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心方桩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圆形空心管桩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4中的附图标记7表示位于混凝土桩中的预应力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市同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盐城市同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20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卸装岩机铲斗清淤机构
- 下一篇:一种防水闸门之门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