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后端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16724.3 | 申请日: | 2011-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0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平;钱中华;龚成武;黄能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普什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05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后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结构,具体涉及柴油机的后端箱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船舶的主推进发动机通常是大功率船用柴油机,该柴油机的空气滤清装置和增压装置通常设置在后部,也就是柴油机的输出轴的尾端一侧,然后增压空气在进入进气主管前需要进行冷却,避免增压空气因高温而压力较大含氧量较低的情况,避免气缸内燃烧不充分,动力不足。
现有技术中通常都是中冷器固定在箱体中,然后箱体连接到发动机后端,箱体上设置增压空气的进出气口、用于供中冷器工作的冷却水的进出水口,然后这些管口通过管道与增压装置等其它部件连接。
这样不仅结构复杂,连接节点较多,装配不便,外形繁琐不美观,也浪费加工材料和增加加工难度,又因为柴油机工作时振动大,接头容易发生漏水漏油等现象,维护修理成本高,同时也降低了柴油机的运行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更方便的柴油机后端箱。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柴油机后端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足以容纳中冷器和流通增压空气的箱体,所述的箱体一侧与柴油机本体连接,箱体连接增压空气进口管和增压空气出口管、冷却水进口管、冷却水出口管,冷却水进口管、冷却水出口管与中冷器相连接;所述的管体中至少一个与箱体整体加工成型。
采用上述结构以后,因为管体中至少一个是与箱体整体加工成型的,例如加工采用整体铸造成型然后钻孔加工,或者整体浇筑成型,然后管体与其它部件通过密封垫等连接件即可方便地实现连接。这样的结构减少了管体与箱体的连接,因此简化了装配操作程序,使用更加方便,而且也结构也更牢固。也增强柴油机的稳定性,延长柴油机的维护修理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柴油机维护成本。使柴油机的进气等辅助系统集成化程度高,结构紧凑,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箱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一种柴油机后端箱,后端箱包括箱体10,箱体10内腔足以容纳中冷器,同时供增压空气经中冷器时被中冷器冷却。箱体10一侧与柴油机本体连接,例如通过螺栓或螺钉构成螺接,箱体10连接与空气增压器60出口连通的增压空气进口管20和与发动机的主进气管连通的增压空气出口管30,箱体10上设置冷却水进口管、冷却水出口管供冷却水流通并与中冷器相连接;上述的管体中至少一个与箱体10整体加工成型,当然也可以有多个都与箱体整体加工成型,减少装配,方便使用,同时提高结构强度。
也就是说最好是所述的箱体10为四方体形状;所述的增压空气出口管30、冷却水进口管、冷却水出口管与箱体10整体加工成型。即除了长度较长的增压空气进口管20以外的其它管体均与箱体10整体加工成型,这样既能使尽量多地减少管体连接,同时又避免因一体加工的管体过长而增加铸造难度。
更好的是:所述的箱体10上侧设置连接空气增压器60的连接件,空气增压器60出口与箱体10上的增压空气进口之间由增压空气进口管20连通,增压空气进口管20为尺寸与箱体10吻合的方形管,其下端外侧壁斜向箱体10设置,增压空气进口管20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在箱体10上与柴油机本体连接的相对一侧。这样增压空气进口管20本身加工方便,同时也便于同箱体10和空气增压器60连接。至于增压空气进口管20的尺寸与箱体10吻合主要是宽度尺寸相当,高度足以同箱体10上的增压空气进口和空气增压器60出口适配。增压空气进口管20下侧的斜面便于空气顺畅地流入箱体10,平稳均匀地与中冷器接触,提高冷却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箱体10一侧的中下部与柴油机本体连接,所述的增压空气出口管30沿箱体10与柴油机本体的连接部斜向上延伸与柴油机主进气管连接。也就是如图1所示的增压空气出口管30斜向左上方延伸,其下部和箱体10的左侧外壁上设置带连接孔的耳部或其它等同的连接结构实现与柴油机本体的连接,增压空气出口管30下侧与箱体10左下侧表面13为与柴油机本体接触的表面。这样的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中冷器都是竖直方向的一个侧边连接在柴油机上,中冷器处于悬伸状态,连接的结构强度不足,震动明显等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普什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普什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67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机试验水阻箱极板升降控制系统
 - 下一篇:矿用前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