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左曲轴箱储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9295.7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0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剑锋;郭厚强;赵勇;刘家健;李达华;陈国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9/10 | 分类号: | F01M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291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发动机 曲轴 储油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左曲轴箱储油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摩托车发动机,如骑士CG系列发动机,经常凸轮机构轴与凸轮衬套经常发生磨损,导致发动机异响、无力等一系列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凸轮轴的润滑,中国专利CN201020178164.0一种可对凸轮轴进行润滑的可润滑凸轮轴的发动机,包括左箱体和设置在左箱体内的凸轮轴强制润滑装置,所述的凸轮轴强制润滑装置具有凸轮机构轴、凸轮轴和设置在凸轮机构轴上的衬套,在左箱体内开有第一油道,凸轮机构轴上开有横向的第二油道及第一径向油孔和第二径向油孔,第一径向油孔接通第一油道与第二油道,第二径向油孔位于第二油道与衬套之间,所述的凸轮轴内开有第三径向油孔,衬套开有与第三径向油孔相通的第四径向油孔。但是,该方案的缺陷是:该凸轮机构轴上的第二油道与左曲轴箱体凸轮机构轴安装孔端面为导通结构,易使机油从凸轮机构轴进油孔进入后,便直接从左曲轴箱凸轮轴安装孔流出,机油不能充分对凸轮机构轴和凸轮衬套进行润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左曲轴箱储油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摩托车发动机左曲轴箱储油结构,包括左曲轴箱箱体和设置在该左曲轴箱箱体内的凸轮机构轴、凸轮、设置在凸轮机构轴上的衬套以及容纳所述凸轮机构轴的轴孔,所述轴孔底部设有一挡油墙。
进一步,所述挡油墙从所述轴孔底部延伸向上。
进一步,所述左曲轴箱箱体上开设有第一油道。
进一步,所述凸轮机构轴上开有横向的第二油道及第一径向油孔和第二径向油孔,第一径向油孔接通第一油道与第二油道,第二径向油孔位于第二油道与衬套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了挡油墙,形成储油结构,提高了机油在凸轮机构轴衬套和凸轮机构轴间的润滑效果,减轻了凸轮机构轴衬套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摩托车发动机左曲轴箱储油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能有更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现举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左曲轴箱储油结构,包括左曲轴箱箱体1和设置在该左曲轴箱箱体1内的凸轮机构轴4、凸轮2、设置在凸轮机构轴上的衬套3以及容纳所述凸轮机构轴的轴孔5,所述左曲轴箱箱体1上开设有第一油道11,所述凸轮机构轴4上开有横向的第二油道42及第一径向油孔41和第二径向油孔43,第一径向油孔41接通第一油道11与第二油道42,第二径向油孔43位于第二油道42与衬套3之间,所述轴,5底部设有一挡油墙51,所述挡油墙51从所述轴孔5底部延伸向上。
当摩托车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机油在机油泵工作的压力作用下,从左曲轴箱体上方的第一油道11往凸轮机构轴4的第一径向油孔41流入,进入凸轮机构轴4的第二油道42,机油通过凸轮机构轴4的第二油道42内的两个第二径向油孔43,分别对两个凸轮衬套进行润滑,此时,挡油墙51则把一定量的机油储存在凸轮机构轴的第二油道42内,同时对凸轮2、凸轮衬套3内孔和凸轮机构轴4外圆起动润滑和冷却的作用,当有更多的机油继续进入凸轮机构轴油道孔,过多的机油则从挡油墙51上方流往曲轴箱内腔的底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熟悉此项技术者,运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及技术特征,所作的各种变更及装饰,皆应涵盖于本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保护范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未经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92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后取力装置润滑结构
- 下一篇: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