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救灾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4522.7 | 申请日: | 201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8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明;周嵘;袁涛涛;朱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5/02 | 分类号: | B62D55/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蔡菡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救灾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救灾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世界各地,由于自然灾害、恐怖活动和各种突发事故等原因,灾难经常发生。在灾难救援中,救援人员需要尽快在倒塌的废墟中寻找幸存者。目前,在多数情况下还是靠救护人员进行一线营救,但是在破坏严重的灾难现场,常规大型救援机械很难在灾难第一时间展开救援,而且由于地形复杂和灾难破坏,救灾现场对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此时,救灾机器人就可以为救援人员提供帮助。而救灾机器人在行进的过程中,碰到由两根支撑木架起的简易桥时,如果简易桥的宽度大于机器人车体的宽度,则会导致机器人无法过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通过不同宽度的简易桥以保证行进顺利的救灾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救灾机器人,包括车体和抓手机构,所述的车体的两侧设置有行进驱动机构,所述的车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并列的辅助轮,所述的辅助轮上连接有气缸驱动机构,所述的气缸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车体内的第一气缸,所述的辅助轮轴接在所述的第一气缸的驱动轴上。
所述的抓手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安装架,所述的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车体的前端部,所述的安装架轴接在所述的第一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的安装架的端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并排设置的摆动气缸,所述的摆动气缸的驱动轴上固定设置有抓板。
所述的车体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倾斜放置的第二气缸,所述的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上固定设置有顶头。
所述的行进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履带和轴接在所述的车体侧面的主动履带轮和从动履带轮,所述的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车体中,所述的主动履带轮同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电机的驱动轴上。
所述的车体的后端轴接有拨杆,所述的车体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的拨杆与所述的第三电机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的拨杆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拨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车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并列的辅助轮,辅助轮上连接有气缸驱动机构,当简易桥的宽度大于机器人车体的宽度时,机器人可通过横向伸出辅助轮以加宽两侧车轮之间的距离,保证机器人能顺利通过简易桥;而抓手机构的两个抓板通过摆动气缸驱动,其抓取或释放物体的速度快;又由于车体的后端轴接有拨杆,当辅助轮的伸出长度无法满足简易桥的宽度时,还可通过拨杆移动组成简易桥的其中一根支撑杆,缩小简易桥的宽度,使机器人可顺利通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救灾机器人,包括车体1和抓手机构,车体1的两侧设置有行进驱动机构,行进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1、履带12和轴接在车体1侧面的主动履带轮13和从动履带轮14,第二电机11固定设置在车体1中,主动履带轮13同轴固定设置在第二电机11的驱动轴上,车体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并列的辅助轮2,辅助轮2上连接有气缸驱动机构,气缸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车体1内的第一气缸3,辅助轮2轴接在第一气缸3的驱动轴上,抓手机构包括第一电机4和安装架41,第一电机4固定设置在车体1的前端部,安装架41轴接在第一电机4的驱动轴上,安装架41的端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并排设置的摆动气缸5,摆动气缸5的驱动轴上固定设置有抓板6,车体1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15,支撑架15上固定设置有倾斜放置的第二气缸7,第二气缸7的伸缩杆上固定设置有顶头71,车体1的后端轴接有拨杆8,车体1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9,拨杆8与第三电机9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拨杆8的端部固定设置有两个拨叉8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45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