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致变色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4130.0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3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组件,特别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组件,通过可挠性基材与反射金属层的设置再搭配电极交错平行交迭的封装结构,可使电致变色组件具备较佳稳定性、容易控制着色及去色状态,以及可调控着色深浅等优点。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材料目前可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车辆镶嵌玻璃(如车窗、天窗)、大楼镶嵌玻璃、显示设备、光学组件、镜体及电磁波照射的遮蔽物等等,其功用在于可有效地阻隔外界(如光、热)的干扰。电致色变材料一般可分为有机材料及无机材料,而针对稳定性而言,以无机材料为较佳,例如氧化钨、氧化钛等。
习知电致变色装置大多使用玻璃作为基材,于实际使用时,常会受限于基材的材质而无法任意弯折,同时使其用途受到限制。此外,习知电致变色装置也无法使用卷带式(roll to roll)来进行制备,使得较无法提供一具低成本的电致变色装置。
美国专利公告第6,193,379号揭示一种电致变色装置,主要用于车内的后视镜(rearview mirror)。此专利的电致变色装置的电致变色材料与用于传导离子的电解质掺混在一起,所以必须持续通入较高电压,才可维持在变色状态,因而无法具有着色记忆(color memory effect)的功效。此外,由于该电致变色材料是以溶液状填入该隔间中,所以此专利的基板表面必须选用曝露于有机溶剂中仍可完全保持其性质且包含脂族烃的高分子材料。但是此专利并未提及或教示该基板为可挠式的,再加上该腔室内所含的电致变色材料为溶液状,当整个装置被弯折时,将可能致使该电致变色材料渗露出,如此亦同时影响后续应用范围。此外,以往的电致变色装置往往无法侦测各方向的光源或残光即进行变色反应,造成认知上的误差。因此,使任何角度的光源或残光均能智能地被 电致变色装置所侦测到,进而进行合适的变色反应是势在必行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致变色组件,利用可挠性基材与反射金属层的设置再搭配电极交错平行交迭的封装结构,可使电致变色组件具备较佳稳定性、容易控制着色及去色状态,以及可调控着色深浅等优点。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致变色组件,包括:第一可挠性基材;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反射金属层;第二可挠性基材;第二透明导电层;辅助电致变色层;以及电解质。其中,第一透明导电层,被覆于第一可挠性基材的一表面;电致变色层,被覆于第一透明导电层的表面;反射金属层,被覆于第一可挠性基材的另一表面;第二透明导电层,被覆于第二可挠性基材的一表面;辅助电致变色层,被覆于第二透明导电层的表面;以及电解质,填充于电致变色层与辅助电致变色层之间,其中,电致变色组件的驱动电压为0.5伏特至2.5伏特之间,且电致变色装置的调光时间为100毫秒至60秒之间。
一种电致变色组件,包括:一第一可挠性基材;一第一透明导电层,被覆于第一可挠性基材的一表面;一电致变色层,被覆于第一透明导电层的表面;一第二可挠性基材;一第二透明导电层,被覆于第二可挠性基材的一表面;一辅助电致变色层,被覆于第二透明导电层的表面;一反射金属层,被覆于第二可挠性基材的另一表面;以及一电解质,填充于电致变色层与辅助电致变色层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电致变色组件中,所述第一可挠性基材与第二可挠性基材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或丙烯酸。
在本实用新型电致变色组件中,所述反射金属层选自银或铝。
本实用新型电致变色组件具有以下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组件利用其弯折后仍具有良好光调节度,特别可应用于一具有弧形表面的节能产品,例如汽车零组件(如玻璃、天窗、后照镜)、电子纸、电子产品及智能型窗户等应用上。
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金属层的设置,可使任何角度的残光皆能被电致变色组件所侦测到,进而进行合适的变色反应。
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组件的驱动电压为30伏特至50伏特之间,且调光时间为100毫秒至60秒之间。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一实施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致变色组件的另一实施例。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41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摄像头三维成像旋转拍摄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母婴三轮休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