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落石冲击明洞、棚洞洞顶垫层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68555.0 | 申请日: | 2011-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4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邹善荣;叶四桥;陈祥义;王志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叶四桥 |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E02D31/02;E21D9/14;E21D11/38 |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林君勇 |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抗落石 冲击 洞洞 垫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落石冲击明洞、棚洞洞顶垫层结构,属于隧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隧道进出口明洞、棚洞顶部多为素填土垫层,如我国公路、铁路行业标准均推荐采用不小于1.5m以上的土垫层以抵抗落石冲击,实际工程中应用效果欠佳,西部地区明洞被落石所毁的案例每年均有数起发生。出于抵抗落石冲击的目的,也有一些隧道尝试在顶部回填时加入土工格栅等加筋材料,但由于落石冲击是一种短时脉冲行为,仅通过加筋提高垫层的抗冲击能力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落石冲击明洞、棚洞洞顶垫层结构,解决了现有明洞、棚洞洞顶用素填土垫层抗冲击能力不佳,无法抵抗落石冲击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落石冲击明洞、棚洞洞顶垫层结构,其自下而上依次包括防水层、抗冲击垫层、粘土隔水层和种植土层,防水层与明洞或棚洞洞顶的拱圈层相邻,抗冲击垫层是由回填土层和抗冲击板材间隔铺设而成,抗冲击板材至少设置一层,抗冲击垫层的上下表面均为回填土层。抗冲击板材为一般的聚苯乙烯土工泡沫板。
本实用新型在回填土层中增设聚苯乙烯土工泡沫板(抗冲击板材),充分利用该种材料在冲击作用下的缓冲、变形、消能作用,从而大大延长冲击历时,也就是说能够有效降低冲击力,从而保证了明洞、棚洞结构在落石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减小垫层厚度,降低垫层自重,从而带来良好的经济、环保、减灾效益。
作为优选,防水层由防水板和土工布组成。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土工布与明洞或棚洞洞顶的拱圈层通过沥青层粘结固定。
作为优选,回填土层厚度为25~30cm。
作为优选,粘土隔水层厚度为8~10cm。
作为优选,抗冲击板材为2~3层,板材厚度为10cm~15cm。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顺序是对明洞、棚洞洞顶上部进行先期处理,做防水层,然后一层素土(回填土层)、一层抗冲击材料分层施工,最上层的种植土层采用素土,以满足绿化要求。素填土层要求达到一定的密实度,抗冲击板材的铺设范围覆盖整个拱顶、拱腰等可能受落石冲击的范围。
乙烯乙酸乙烯改性沥青共混(ECB)防水板是一种合成树脂高分子防水板,是以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改性沥青共混,经过二段挤出三辊压延冷却分卷等工序制成的一种高档土工防水防渗材,ECB防水板为现有产品,可购得。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技术为在隧道明洞、棚洞顶部回填土层中加设数层的抗冲击材料,形成一种回填土和抗冲击材料组成的类似于“三明治”的结构,适用于崩塌落石灾害威胁地区的隧道进出口工程,应用部位为隧洞进出口明洞,棚洞结构顶部的缓冲垫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成型后垫层自重较同厚度素填土垫层减少20%~40%,垫层自重的减小为抵抗落石冲击留出了受载空间。增设的抗冲击材料为一种多孔、弹塑性介质,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可通过弹性、塑性变形吸收冲击动能,延长整个冲击过程的历时,可提高垫层抗冲击能力2倍以上。该材料为工厂化生产、订做的板材,可于土层填筑过程中直接铺设;运输、铺设无需大型机械设备,同等厚度回填土垫层相比,由于无需碾压、夯实,工期还略有缩短。尽管增设了缓冲材料,但考虑土方工程量以及抗冲击能力增强导致的明洞结构工程量的节约,综合造价可降低5%~15%。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拱圈层,2、防水层,3、回填土层,4、抗冲击板材,5、粘土隔水层,6、种植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抗落石冲击明洞、棚洞洞顶垫层结构,其自下而上依次包括防水层2、抗冲击垫层、粘土隔水层5和种植土层6,防水层2与明洞或棚洞洞顶的拱圈层1相邻,抗冲击垫层是由回填土层3和抗冲击板材4间隔铺设而成,抗冲击垫层的上下表面均为回填土层。防水层2由防水板和土工布组成,所述的土工布与明洞或棚洞洞顶的拱圈层通过沥青层粘结固定。本实施例中的抗冲击板材为2层,板材厚度为15cm。
施工时,回填土层厚度控制在25~30cm范围内,小于等于30cm比较适宜。粘土隔水层厚度为8~10cm。抗冲击垫层中冲击板材的铺设层数以抗冲击能力需要所确定。回填土层和种植土层采用素土。粘土隔水层即采用粘土作为铺筑原料,形成一层隔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叶四桥,未经浙江大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叶四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85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