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九辊布料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5997.7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4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伍世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21/10 | 分类号: | F27B21/1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007***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布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机布料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九辊布料器。
背景技术
九辊布料器是在烧结工艺上用于烧结机布料的重要设备,经多次实践证明:九辊布料器与圆辊布料器配套使用,向烧结台车内侧布料是最佳选择。九辊布料器对布置于烧结台车内侧的混合料具有偏析作用,且布料均匀、料面平整,有利于提高烧结矿的产量和质量。
现有九辊布料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两台驱动装置1分别向同步器2输入转矩,同步器2对转矩分流后以九股力矩输入中间轴承箱12,通过中间轴承箱12带动辊筒3旋转。中间轴承箱12为辊筒3的支承机构,在其一侧通过滚珠联轴器13与同步器2相连;而另一侧通过法兰与辊筒3的一端相连。端部轴承箱4也为辊筒3的支承机构,其通过法兰与辊筒3的另一侧相连,这种结构的九辊布料器结构复杂、重量大、制作成本高,并且辊筒3拆装难度大,拆装工作费时费力。另外,现有九辊布料器采用的同步器2、中间轴承箱12、端部轴承箱4均为集中供油脂润滑,而且每种组件只设两个给油点,由于油脂的流动性差,因此各组件里的运动性零部件往往得不到有效润滑,导致运动性零部件磨损快、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安装调试方便、运行可靠的九辊布料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九辊布料器,由驱动装置、同步器、端部轴承箱和平行布置的九件辊筒组成,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同步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九件辊筒设于同步器和端部轴承箱之间,各辊筒一端与所述同步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端部轴承箱连接。
所述辊筒包括辊筒本体和分设于所述辊筒本体两端的两件固定法兰,其中一件固定法兰通过一件第一法兰与所述同步器连接,另一件固定法兰通过一件第二法兰与所述端部轴承箱连接,所述第一法兰和/或所述第二法兰为可沿轴向移动的滑动法兰。
所述滑动法兰上设有可通过拧入抵推螺钉使滑动法兰与固定法兰分离的拆卸工艺螺纹孔。
所述同步器包括第一上箱体、第一下箱体、输出齿轮轴、输入输出齿轮轴和惰齿轮,所述第一上箱体与第一下箱体扣合形成第一储油腔,所述惰齿轮、输出齿轮轴的齿轮部和输入输出齿轮轴的齿轮部于所述第一储油腔内相互啮合,并通过输出齿轮轴和输入输出齿轮轴形成九股输出力矩,所述第一上箱体上于各惰齿轮的上方均开设有一个第一稀油注油孔,所述第一稀油注油孔与第一储油腔连通,所述第一法兰设有九件,九件第一法兰分设于输出齿轮轴和输入输出齿轮轴的输出端,所述输入输出齿轮轴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输出齿轮轴和惰齿轮均设有两组,所述输入输出齿轮轴设有两件,各输入输出齿轮轴分别驱动一组输出齿轮轴和惰齿轮,所述第一上箱体于各组中的至少一件输出齿轮轴的上方开设有一个第一稀油注油孔。
所述第一储油腔于输出齿轮轴伸出的一侧设有第一透盖,与所述第一透盖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闷盖,所述第一储油腔于输入输出齿轮轴伸出的一侧设有第二透盖,所述第一透盖、第一闷盖和第二透盖下部均设有第一回油槽,所述第一下箱体下部设有第二回油槽,所述第一回油槽通过所述第二回油槽与所述第一储油腔连通。
所述惰齿轮上开设有沿径向设置的漏油孔。
所述轴承箱包括第二上箱体、第二下箱体和九件均匀布置的支撑轴,所述第二上箱体与第二下箱体扣合形成第二储油腔,所述第二上箱体上于各支撑轴的上方均开设有一个第二稀油注油孔,所述第二稀油注油孔与第二储油腔连通,所述支撑轴的一端通过轴承组件支承于所述第二储油腔内,另一端伸出第二储油腔,所述第二法兰设有九件,九件第二法兰分设于所述支撑轴伸出第二储油腔的一端。
所述第二储油腔于支撑轴伸出的一侧装设有第三透盖,与所述第三透盖相对的一侧装设有第二闷盖,所述第三透盖和第二闷盖下部均设有第三回油槽,所述第二下箱体下部设有第四回油槽,所述第三回油槽通过所述第四回油槽与所述第二储油腔连通。
所述第一上箱体和第二上箱体上均设有通气罩,所述第一下箱体和第二下箱体上均设有排油孔,所述第一稀油注油孔和第二稀油注油孔均为锥螺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5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熔炼炉自动加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回收细粉颗粒干燥成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