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发电机集电环防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0903.7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4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庞庆顺;陈国光;吴正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田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0 | 分类号: | H02K5/10;H02K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3252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机 集电环 防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发电机,具体涉及车用发电机集电环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车用发电机集电环防尘罩是安装在轴承衬套与后罩间的一个防护罩,炭刷与集电环在防尘罩里面工作。发电机工作时,电刷与滑环处在不断的磨擦状态,磨擦时会产生电刷粉末,如果炭粉无法排出,会导致两滑环间短路,从而使发电机失效。
另外由于发电机的工作环境比较差,外界粉尘也会进入到发电机内部,如果这些粉尘附着于滑环的表面,也会导致电刷的异常磨损,使电刷的寿命会急剧缩短,导致发电机失效。
图1为传统的防尘装置的一种典型结构,由后罩11、防尘罩12和轴承套13组成,轴承衬套13嵌装在发电机后端盖15上,防尘罩12与轴承衬套13通过铆钉14连接,发电机轴上设有两个集电环16,两个炭刷17设置在炭刷架18上,集电环16和炭刷17均设置在防尘罩12的内腔中。这种结构隐患较多,一是结构复杂、铆钉易脱落;二是散热不好;三是炭粉不易排出。
因此,如何有效的使电刷粉尘及时排出,保护电刷与滑环之间不让灰尘进入,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如何有效的使电刷粉尘及时排出,保护电刷与滑环之间不让灰尘进入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用发电机集电环防尘装置,包括卡装在发电机后端盖上的后盖,所述后盖呈一端封闭、一端敞口的圆筒状,其封闭端的内表面中心处设有一环形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下壁上开有排炭粉槽。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后盖与所述防尘罩一体成型。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防尘罩与嵌装在发电机后端盖上的轴承衬套相对的端面之间设有间隙。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间隙为1mm。
本实用新型,后盖封闭端的内表面中心处设有一环形防尘罩,且防尘罩的下壁上开有排炭粉槽,解决了防尘罩与轴承衬套铆接结构易脱落的隐患,并且可以使发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炭粉尘从排炭粉槽排出,避免了由于炭粉排不出而造成集电环短路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车用发电机集电环防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发电机集电环防尘装置,包括卡装在发电机后端盖25上的后盖24,后盖24呈一端封闭、一端敞口的圆筒状,封闭端的内表面中心处设有一环形防尘罩22,后盖24与防尘罩22一体成型,例如一体注塑成型,防尘罩22的下壁上开有排炭粉槽29,发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炭粉可以使从排炭粉槽29排出,避免了由于炭粉排不出而造成集电环短路现象的发生。防尘罩22与嵌装在发电机后端盖25上的轴承衬套23相对的端面之间设有间隙L。本实施例中间隙L为1mm,可以有效地将炭刷与集电环磨擦时会产生热量散发,同时还可以辅助炭粉排出。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田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田电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09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