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单摆臂悬架同步带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2870.3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4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辛波;余卓平;钟再敏;王心坚;熊璐;唐峰;严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3/02 | 分类号: | B60G3/02;B60K17/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陈树德;刘莹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单摆 悬架 同步带 减速 式轮边电 驱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底盘与传动领域,具体涉及一体化单摆臂悬架同步带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簧下质量(非簧载质量)的大小影响着汽车行驶安全性、平顺性。目前,以电动轮为代表的轮边电驱动系统由于其驱动系统和整车结构简洁、可利用空间大、传动效率高,各驱动轮转矩可独立控制,有利于提高恶劣路面条件下的行驶性能而成为研究热点。但由于电机安装于驱动轮内,汽车非簧载质量较大,不利于车轮接地性及车辆平顺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外主要的研究方向有:高度集成的电动轮机电一体化研究、高功率密度电机的开发以及结构方面的创新等。就结构方面,发明专利201110053092.6提出了一种减小单摆臂悬架轮边电驱动系统等效非簧载质量结构及方法,能有效减小电机等部件引起的等效非簧载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综合考虑等效非簧载质量及一体化集成设计,提出了一体化单摆臂悬架同步带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单摆臂悬架同步带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包括了车架、弹性橡胶铰(a)、单摆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小带轮、同步齿形带、轮辋、制动钳、制动盘、轮毂、半轴、轮毂轴承、减速箱盖、轴承、大带轮、悬架加强杆及电机,单摆臂悬架摆臂、轮边减速箱体、制动钳安装板、车桥、弹性橡胶铰(b)为一体化结构,形成单摆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单摆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与减速箱盖固接,起到保护齿形带及带轮的作用。电机输出轴上设有小带轮,小带轮置于同步齿形带的一端,同步齿形带的另一端设有大带轮,大带轮与半轴的一端连接,半轴的另一端与通过花键与轮毂连接,轮毂与轮辋固接。
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减速箱盖上,并与弹性橡胶铰(a)固接,通过弹性橡胶铰(a)支承于车架。弹性橡胶铰(a)与弹性橡胶铰(b)的轴线同心。二者一起支承整个轮边驱动系统。
所述单摆臂悬架加强杆两端各布置有一球铰,一端球铰安装于减速箱盖上,另一端安装于电机上,从而起到加强单摆臂悬架强度的作用。
所述车桥为单摆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的一部分,其外圈支承于轮毂轴承的内圈,从而形成全浮式半轴支承。车轮承受的各向力经由与轮辋相固接的轮毂传递至轮毂轴承,从而传递至所述车桥。制动钳固接于所述制动钳安装板上。
所述半轴在靠近大带轮端设置有一轴承,该轴承外圈支承于减速箱体上。
动力由电机输出,传递至与其同轴线的小带轮上,小带轮经同步齿形带将动力传递至大带轮,起到减速增扭的作用,大带轮与半轴一端固接,所述半轴其另一端通过花键与轮毂连接,从而将动力传递至轮毂,进而驱动与轮毂固接的轮辋,以驱动车轮。所述电机中心轴线与小带轮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车轮中心轴线与大带轮及半轴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电机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车轮中心轴线。
采用同步齿形带传动,可增大电机中心轴线位置与车轮中心轴线位置距离,从而使电机质心位置与单摆臂悬架中心轴线尽量靠近,减小等效非簧载质量。
同步齿形带传动具有运行平稳,无噪声,传动比恒定的优点。同步齿形带传动的效率也高于齿轮传动,其传动中心距也不受带轮大小的限制。同步齿形带传动无需油脂润滑,省去了润滑系统,降低了减速箱体的密封要求,从而降低了轮边驱动系统的自身质量,使得非簧载质量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功效:
1) 采用同步齿形带传动,降低了传动系统产生的噪声,提高了传动系统的效率;2)省去了润滑系统,降低了减速箱体的密封要求,从而降低了系统的非簧载质量;
3)提升汽车的平顺性,车轮的接地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车架; 2—弹性橡胶铰(a);
3—单摆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
301—单摆臂悬架摆臂; 302—轮边减速箱体;
303—制动钳安装板; 304—车桥;
305—弹性橡胶铰(b); 4—小带轮;
5—同步齿形带; 6—轮辋;
7—制动钳; 8—制动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28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