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5414.0 | 申请日: | 201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2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尚永胜;张益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中绿化纤工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42 | 分类号: | C08G18/42;C08G18/1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4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聚合 生产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分子聚合用反应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属于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专用反应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连续聚合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氨纶生产工艺,与传统的间歇聚合工艺相比,连续聚合可获得质量更好,品质更为均一的产品,且生产工艺路线简单,反应器种类较少,更易获得较低的能耗。在近年来的新项目中,连续聚合工艺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淘汰旧的间歇聚合,使用新型连续聚合工艺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生产氨纶纤维纺丝所用的氨基甲酸脂聚合物溶液是通过二步反应来实现的;首先,过量的二异氰酸酯与聚乙二醇酯反应,生成异氰酸酯封端的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即通常说的预聚物。第二步,预聚物在溶液中与二胺混合物反应,生成高分子量的氨基甲酸脂聚合物,调整反应的化学计量,使聚合物分子的扩链反应及时中止,这样就得到了理想的氨基甲酸脂聚合物溶液,即俗称的纺丝原液。
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目前还目前出现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性能可靠,维护简单的完全满足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包括机架、传动系统、反应器本体和反应器进料管,所述反应器本体包括主轴、前腔室、后腔室、前腔室多叶搅拌器、后腔室多叶搅拌器和腔室冷却壁,所述前腔室和后腔室前、后相连通,所述主轴安装在前腔室和后腔室内,前腔室多叶搅拌器和后腔室多叶搅拌器分别安装在前腔室和后腔室内的主轴上,前腔室和后腔室的内壁均设置成腔室冷却壁,同时还在前腔室与后腔室之间设置有腔室冷却壁,前腔室多叶搅拌器的端面与前腔室的腔室冷却壁之间的间隙为3~6mm;所述反应器进料管与反应器本体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前腔室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所述反应器进料管包括进料管本体、混合胺进料管、预聚物进料管、端面法兰盖和手动刮片系统;所述进料管本体,包括主进料管、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分别安装在主进料管的中间和一端;所述混合胺进料管,包括混合胺管和第三法兰,混合胺管呈L型结构,第三法兰安装于混合胺管的一端,混合胺管置于所述主进料管内,第三法兰则露出主进料管外;所述预聚物进料管,包括预聚物进料支管和第四法兰,第四法兰安装于预聚物进料支管外端,预聚物进料支管内端连接于所述主进料管上;所述端面法兰盖连接于所述第二法兰外端,端面法兰盖外侧设置有圆棒形物体;所述手动刮片系统,包括手柄、第一联杆、偏心曲柄、第二联杆和刮片,所述手柄安装于第一联杆一端,第一联杆另一端与偏心曲柄一端相连,偏心曲柄另一端与第二联杆一端相连,第二联杆另一端与刮片相连;所述手动刮片系统的第一联杆、偏心曲柄和第二联杆均设置于所述主进料管内,刮片置于主进料管管口,手柄置于所述端面法兰盖外。
所述前腔室和后腔室及各腔室冷却壁上均有螺栓孔,通过长螺杆将上述各部件紧固在一起,形成密闭的空间。
将-10℃的冷媒以一定的压力注入到反应器的各个腔室冷却壁中,开动电动机,并按工艺的要求进行变频操作,使反应器的转数达到工艺要求,然后将规定浓度的预聚物(PP)及按配方制作好的混合胺按一定速率同时输入到反应器中,高速旋转的前腔室多叶搅拌将把注入其中的二种物料快速高效的混合在一起,使其发生剧烈的反应,反应生成纺丝原液并同时产生大量的热,该部分热量将与腔室冷却壁发生热交换,使反应器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基本完成后,生成的原液被从前腔室推送到后腔室内,由后腔室多叶搅拌将其输送到后道工序的储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反应器可以连续生产,旋转速度按工艺要求可调,反应器可以灵活拆卸,方便各种间隙调整及内部清洗。且性能可靠,维护简单,各种参数在工艺要求范围内可以微调,完全满足氨纶连续聚合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二反应器连续聚合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的结构总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应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后腔室多叶搅拌器外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应器进料管外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反应器进料管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料管本体纵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胺进料管纵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中绿化纤工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阴中绿化纤工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54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形针筒的耐磨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用途试管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