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95414.0 | 申请日: | 201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2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尚永胜;张益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中绿化纤工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42 | 分类号: | C08G18/42;C08G18/1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4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聚合 生产 反应器 | ||
1.一种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包括机架(1)、传动系统(2)、反应器本体(3)和反应器进料管(4),所述反应器本体(3)包括主轴(3.1)、前腔室(3.4)、后腔室(3.5)、前腔室多叶搅拌器(3.6)、后腔室多叶搅拌器(3.7)和腔室冷却壁(3.8),所述前腔室(3.4)和后腔室(3.5)前、后相连通,所述主轴(3.1)安装在前腔室(3.4)和后腔室(3.5)内,前腔室多叶搅拌器(3.6)和后腔室多叶搅拌器(3.7)分别安装在前腔室(3.4)和后腔室(3.5)内的主轴(3.1)上,前腔室(3.4)和后腔室(3.5)的内壁均设置成腔室冷却壁(3.8),同时还在前腔室(3.4)与后腔室(3.5)之间设置有腔室冷却壁(3.8),前腔室多叶搅拌器(3.6)的端面与前腔室的腔室冷却壁(3.8)之间的间隙为3~6mm;所述反应器进料管(4)与反应器本体(3)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前腔室(3.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进料管(4)包括进料管本体(4.1)、混合胺进料管(4.2)、预聚物进料管(4.3)、端面法兰盖(4.4)和手动刮片系统(4.5);所述进料管本体(4.1),包括主进料管(4.1.3)、第一法兰(4.1.1)和第二法兰(4.1.2),第一法兰(4.1.1)和第二法兰(4.1.2)分别安装在主进料管(4.1.3)的中间和一端;所述混合胺进料管(4.2),包括混合胺管(4.2.2)和第三法兰(4.2.1),混合胺管(4.2.2)呈L型结构,第三法兰(4.2.1)安装于混合胺管(4.2.2)的一端,混合胺管(4.2.2)置于所述主进料管(4.1.3)内,第三法兰(4.2.1)则露出主进料管(4.1.3)外;所述预聚物进料管(4.3),包括预聚物进料支管(4.3.1)和第四法兰(4.3.2),第四法兰(4.3.2)安装于预聚物进料支管(4.3.1)外端,预聚物进料支管(4.3.1)内端连接于所述主进料管(4.1.3)上;所述端面法兰盖(4.4)连接于所述第二法兰(4.1.2)外端,端面法兰盖(4.4)外侧设置有圆棒形物体(4.4.1);所述手动刮片系统(4.5),包括手柄(4.5.1)、第一联杆(4.5.2)、偏心曲柄(4.5.3)、第二联杆(4.5.4)和刮片(4.5.5),所述手柄(4.5.1)安装于第一联杆(4.5.2)一端,第一联杆(4.5.2)另一端与偏心曲柄(4.5.3)一端相连,偏心曲柄(4.5.3)另一端与第二联杆(4.5.4)一端相连,第二联杆(4.5.4)另一端与刮片(4.5.5)相连;所述手动刮片系统(4.5)的第一联杆(4.5.2)、偏心曲柄(4.5.3)和第二联杆(4.5.4)均设置于所述主进料管(4.1.3)内,刮片(4.5.5)置于主进料管(4.1.3)管口,手柄(4.5.1)置于所述端面法兰盖(4.4)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室(3.4)和后腔室(3.5)及各腔室冷却壁(3.8)上均有螺栓孔,通过长螺杆将上述各部件紧固在一起,形成密闭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2)与反应器本体(3)的主轴(3.1)相连,反应器进料管(4)与反应器本体(3)的前腔室(3.4)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2),包括变频防爆电机(2.1)、主动带轮(2.2)、被动带轮(2.3)、传动齿形带(2.4)和皮带压紧装置(2.5),变频防爆电机(2.1)安装在机架(1)上,主动带轮(2.2)安装在变频防爆电机(2.1)输出端,被动带轮(2.3)安装在反应器本体(3)输出端,传动齿形带(2.4)连接于主动带轮(2.2)与被动带轮(2.3)之间,皮带压紧装置(2.5)安装机架(1)上,与传动齿形带(2.4)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中绿化纤工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阴中绿化纤工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954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形针筒的耐磨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用途试管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