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性挖掘铲式薯类收获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51917.8 | 申请日: | 2011-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2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蒋金琳;姜远志;吴洪珠;王东伟;龚丽农;连正国;王方艳;殷元元;王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D13/00 | 分类号: | A01D13/00;A01D3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挖掘 薯类 收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获机,特别是一种带有弹性挖掘铲式薯类收获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广大地区,土豆、马铃薯等薯类的收获仍然以人工收获为主,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国外进口的薯类收获机由于价格昂贵,很难推广;国内成熟机型普遍结构较大,尤其不适应山区作业。本实用新型结合现代农业种植模式,通过探究薯类收获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薯类收获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现有同类收获机结构大、要求动力高的问题,同时结合我过国情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设计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薯类收获机,同时提高薯类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弹性挖掘铲式薯类收获机,所述的挖掘铲分为对称的两部分,整个挖掘铲由铲刃和铲体组成;所述的挖掘铲与机架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架,所述的弹性支架由支架、弹簧和紧固螺母组成,支架一端与铲体固连,一端悬挂在机架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称的两铲刃呈外V形,角度为150°;前端铲刃嵌于铲体,并用螺钉固定;铲体呈流线状。
优选的是:所述的弹性支架的摆动幅度大小由与之相连的弹簧调节,摆动幅度5~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配套农村普遍使用的小四轮拖拉机,通过悬挂三角架与拖拉机后挂相接,限深轮可以调节挖掘铲入土深度,同时仿形作业垄起伏形状,适应山区作业,达到减少阻力的目的。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与机架上的减速器通过万向节相连,将动力通过链传动传递至后轴,使输送链将起获的薯类运至收获后地面中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弹性挖掘铲式薯类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挖掘铲分为对称的两部分,整个挖掘铲由铲刃16和铲体4组成;所述的挖掘铲与机架7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架,所述的弹性支架由支架13、弹簧12和紧固螺母11组成,支架13一端与铲体4固连,一端悬挂在机架7上。所述的对称的两铲刃16呈外V形,角度为150°;前端铲刃16嵌于铲体4,并用螺钉固定;铲体4呈流线状。所述的弹性支架的摆动幅度大小由与之相连的弹簧12调节,摆动幅度5~7°。
本实用新型的机架7由钢板、槽钢、圆钢等组成。前转轴5、后转轴10以轴承与机架7上的钢板相接,后转轴10上固连驱动轮9;后轮20以轴与机架7相连。
工作时,限深轮2置于收获垄上,限深轮2、割地轮15高度均可调,分别以螺栓3、14固定在机架上;
挖掘铲呈流线形,由铲刃16和铲体4组成,铲刃16嵌于铲体4上,以螺钉固定,铲刃16由对称的两部分组成,两铲刃16呈150°;弹性支架由支架13、弹簧12和紧固螺母11组成,支架13一端与铲体4固连,一端悬挂在机架7上,转动紧固螺母11可调节弹簧12的预紧力,以调节挖掘铲的摆动幅度。
拖拉机输出的动力经减速器8传至小链轮17,经链传动至大链轮18,驱动后轮轴10,带动轴上的驱动轮9转动,驱动轮9带动输送链6将起获的薯类向后输送,在输送过程中,通过振动轮20将薯类附带的泥土剥离并从输送链6空隙漏下。
置于机架7后端的收集珊条19将输送至后端的薯类承接并归拢在收获后地面中央,便于捡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农业大学;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19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