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助吸式防尘口罩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37941.6 | 申请日: | 2011-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7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玉顺 |
| 主分类号: | A62B9/06 | 分类号: | A62B9/06;A62B7/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257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助吸式 防尘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尤其涉及一种呼气与吸气相分离的助吸式防尘口罩。
背景技术
当前,在井下及粉尘含量高的工作场所作业的作业者通常都要配带专业的防尘口罩,通常是在罩壳上开设通孔,然后在通孔上直接安装过滤纸网,但是这种过滤纸网的阻尘面积通常都很小,而且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是统一的,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堆积,通孔很容易被堵死,口罩的使用周期短,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作业者在作业的时候,其随身携带的过滤纸网通常无法保持清洁,而且由于作业环境和作业者的手都补粉尘污染了,所以只能是换班的时候进行更换,这样在作业结束之前作业者都无法更换过滤纸网,使得作业者呼吸困难,从而对作业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
同时当前的一些呼吸罩都是通过人力自己呼气和吸气,对于使用者来说消耗的体力太大,空气在呼吸罩的内部无法自动形成流通,外部的含氧量大的空气很难进入到呼吸罩内,呼吸罩内呼出的空气无法快速的排出到呼吸罩外部,空气循环效果不好,空气质量差。
实用新型的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助吸式防尘口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助吸式防尘口罩,其包括口鼻罩、过滤器、风机、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电源,所述过滤器通过第一软管连接到口鼻罩,所述风机通过第二软管连接到口鼻罩,所述电源与风机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口鼻罩上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位于口鼻罩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进气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软管的一端与出气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风机为排风式风机。
优选的,所述电源为干电池。
优选的,所述电源为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口鼻罩上分别连接一个过滤器和一个风机,使得空气在口鼻罩内形成自动流通,当使用者要吸气的时候,外部含有大量灰尘的空气就会先通过过滤器过滤,除去空气中的灰尘,然后过滤后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软管由进气孔进入到口鼻罩内,当使用者呼气的时候,排风式的风机转动后,形成低气压,口鼻罩内呼出的气体就会由出气孔经过第二软管从风机处排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可以采用干电池供电,也可以采用蓄电池供电,本实用新型的供电方式可以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类型的选择,可以是使用干电池来供电,也可以是使用蓄电池来供电。
本实用新型可以和安全帽制成一体式结构,将过滤器和风机固定于安全帽上,并在口鼻罩上连接松紧带,使用者可以用松紧带将口鼻罩固定于口鼻处,从而更好的方便作业者使用,而且不 影响其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将进气孔和出气孔分离开来,这样带灰尘的空气就只能通过过滤器后才能进入到口鼻腔内,呼出的气体会直接被排风式风机排到外部,在口鼻罩内自动形成空气流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口鼻罩,2、过滤器,3、风机,4、第一软管,5、第二软管,6、电源,101、进气孔,102、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
如图1所示,助吸式防尘口罩,其包括口鼻罩1、过滤器2、风机3、第一软管4、第二软管5和电源6,所述过滤器通过第一软管连接到口鼻罩,所述风机通过第二软管连接到口鼻罩,所述电源与风机相互连接,在口鼻罩的两侧设有两个通孔,其中一个为进气孔101,另一个为出气孔102,其中第一软管与进气孔相连接,第二软管与出气孔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风机选用排风式风机,电源可以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选用干电池或者蓄电池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使用者要吸气的时候,外部含有大量灰尘的空气就会先通过过滤器过滤,除去空气中的灰尘,然后过滤后的空气再经过第一软管由进气孔进入到口鼻罩内,当 使用者呼气的时候,排风式的风机转动后,形成低气压,口鼻罩内呼出的气体就会由出气孔经过第二软管从风机处排出,从而自动形成空气流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玉顺,未经朱玉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79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多功能约束带
- 下一篇:用于无线电接收机芯片的调台和存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