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蓄电池包电池均衡性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5964.3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7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沈祖英;周陆清;俞钟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瑞尔汽车租赁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1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蓄电池 电池 均衡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车载蓄电池包电池均衡性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低排放、低噪声、节能降耗已成为各汽车生产厂商的追求。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其中一部分是以车载蓄电池包为车载能源的新能源汽车,其车载蓄电池组大部分使用单体电池串联或者先并联后串联的模式。在车辆使用过程中,由于单体电池出厂时本身存在差异性,必然导致车载蓄电池包中各个单体电池单元的能量、电压等发生差异,其会降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及车载蓄电包中电池组的使用寿命,目前由单体电池成组组成的车载蓄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只达到单体电池使用寿命的50%-75%,增加车辆的使用成本。而目前市场上所谓电源管理系统均衡充电是通过给单体电池单元并联电阻旁路均衡充电的方法来实现对所需单体电池单元进行补电,但其不能对车载蓄电池包中某单体电池单元必要时进行放电,不能保证车载蓄电池包单体电池单元的使用均衡性,且这种方法线束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浪费能源,同时均衡充电过程旁路多数量的电阻消耗能源产生的热量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一种车载蓄电池包电池均衡性控制装置,包括车载蓄电池包(1)、主充电机(2)、副充电机(3)、放电电阻(4)、线束连接件(5)及电压检测单元(6);车载蓄电池包(1)与主充电机(2)及线束连接件(5)连接,线束连接件(5)与副充电机(3)、放电电阻(4)及电压检测单元(6)连接。所述的车载蓄电池包装配有分别与其单体电池单元连接的线束连接件,所述的线束连接件是将副充电机、电压检测单元或放电电阻通过手动或自动形式与车载蓄电池包中相应单体电池单元对接。
主充电机通过电缆连接在蓄电池组的正负极两端,副充电机连接到车载蓄电包的线束连接件上,蓄电池组中的每个单体电池的正负极通过线束连接件可以与副充电机或放电电阻相连。在对车辆的蓄电池组进行充电时,通过主充电机对车载蓄电池包电池进行串联充电,主充电机依据车载蓄电池组的总电压或某个单体电池单元的电压达到某一限值确定充电完成,由于各个单体电池之间存在性能上的差异,必然导致车载蓄电池包中某些单体电池单元充电容量的差异性及单体电池电压值的分散。并随着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增加,车载蓄电包中单体电池单元容量及单体电池单元电压差异性累积逐渐增大,电压检测单元通过对车载蓄电池包每个单体电池单元电压的检测,当所检测的单体电池单元电压差异性超过限值时,将车载蓄电池包通过线束连接件导通该单体电池单元与副充电机或放电电阻的连接,由副充电机给差异性超值的单体电池单元单独补充电或放电电阻对其单独放电,直到其单体电池单元的电压值符合该车载蓄电池包电池电压一致性要求。
本实用新型在车载蓄电池包中设计一线束连接件,当所检测车载蓄电池包中单体电池单元电压差异性超过限值时,将副充电机或放电电阻通过手动或自动形式与车载蓄电池包中相应单体电池单元对接,实现蓄电池包中电压差异性超标的单体电池单元进行单独放电或单独放电,以保证车载蓄电池包中单体电池单元电压一致性要求,形成一种车载蓄电池包电池均衡性控制装置。
所述副充电机是将对车载蓄电池包中相应单体电池单元单独补充电。
所述放电电阻是将对车载蓄电池中相应单体电池单元单独放电。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车载蓄电池包上设有线束连接件,通过手动或自动形式将副充电机或放电电阻与车载蓄电池包中单体电池单元对接。实现车载蓄电池包中单体电池单元能够进行单独补电及放电,以尽可能的减小电池组中各单体电池单元的能量状态差异,防止车载蓄电池包中单体电池单元出现过充及过放现象,保障车载蓄电池包中单体电池单元使用后的均衡性,实现车载蓄电包中电池组与该组成单体电池单元的使用寿命基本一致,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减少车辆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载蓄电池包电池均衡性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1)车载蓄电池包、(2)为主充电机、(3)为副充电机、(4)为放电电阻、(5)为线束连接件、(6)为电压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瑞尔汽车租赁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南昌瑞尔汽车租赁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59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